第57章 改造

什么东西都有,尤其是杂七杂八的小东西。
比如,枯笔向上旋转,呈45度,往往出4到5个分叉。
点香不是做什么仪式,而是要香灰。
我花一百块买了半块清朝的漆烟墨。
比如,画鞋履的线条大约0.3公分。
比如,老旧的墨。
看完几百幅原作,再来看这幅《秋林行车图》。
只要一点点就好。
每一处细节都要求的极为严苛,就好像我爷爷一样。
这种灰尘在很久不打扫的家里有,在车辆来往穿梭的马路边有。
这,也得改。
如果换成他人来改,那九成九是画蛇添足。
还好古玩街是个好地方,先别说东西真赝。
要那种比较干净的灰尘。
香就是庙里烧的那种香,我特意交待小武买那种不用带任何味道的。
虽然这一两根香的味道不可能会被人闻出来,但是一个真正的作旧大师是非常严谨的。
万一来了个高手,那且不是白忙活。
画先放在一边稍为晾一会。
所以,我得改造。
在二楼的大工作台面上摊开卷轴,我从上到下仔仔细细的和-图-书看着这幅画。
让笔墨线条有了浓淡变化,看起来就飘逸了起来。
然后在里面放上强紫外线灯,照一个晚上。
我在仔细思考要如何改,要从哪里下笔。
其实整个画面本身做旧的已经很真了,但是这幅作品用的墨不够真。
因为时间紧张,我从第二天开始就把自己关在了二楼。
但好在我并不是用来收藏,而是直接用。
当然,一切都是相对原作而言。
然后再扑,如此三次,就已经将原本相对刺眼的紫色变得柔和自然了很多。
这是因为行笔速度慢了,着墨跟着就均匀了,线条也均匀。
我看完几百幅傅抱石的画后,便系统性的总结出了傅抱石绘画的一些特点。
我是一边仔细观察这幅《秋林行车图》,一边在电脑上查找各种傅抱石的画。
得了香灰,我又让小武去马路边找了些灰尘。
就是老化!
我是从做旧师的角度看问题,总结出来的都是具体而细微的地方,都是可以直接上手操作的。
画继续放在工作台上,我找来一个大www.hetushu.com•com纸箱将画罩了起来。
这幅《秋林行车图》在我看来最大的破绽在于行笔的速度慢了,导致抱石皴的特色不够鲜明。
所以,我选了瓷器和玉器,外加傅抱石的《秋林行车图》送去银行鉴定。
我是不是作旧大师,我不敢自诩。
这种灰尘就是干净的灰尘。
而且,画面上也不会留下任何灰尘。
小武东西买回来的时候,画也晾的差不多了。
之所以是半块,是因为这是一块残次品。
实际上,我前后一共只添了六笔。
工业实验里面有一个老化实验,就是要在短时间内模拟一个物品长时间的变化情况。
这《秋林行车图》虽说仿的不错,算是精品。
就会发现破绽太多,但又觉得,这幅画其实还是仿的不错的。
香点上,但是不在二楼点,在一楼,在洗手间。
但如果是大师,那就不一样了,他能一样看穿一切。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专门投林正卿所好。
另外,墨有点问题。
他能发现,那其他人就一样也能发现。
当然有。
www.hetushu.com.com做完这一切,时间就到了下班时间。
为什么要做这一步呢?
包括做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所以,我得进一步对这幅画进行加工。
只能这六笔,不能再多。
做旧啊!
因为小部分灰尘被画面笔墨收进去了,变得很自然,就好像因为几十年的时间而导致的自然落灰。
不能吹过了,因为吹风机热风吹过了会留下痕迹。
之所以选这两件,一是因为这两件品相好,二是因为这两件也算苏古雅集里面价值最高的古董了。
林正卿的专长在陶瓷和金石。
虽说苏沫说银行另外请的鉴定机构的鉴定师一般都是走过场,出证书的,但万一呢!
比如橡胶密封圈的老化实验,就是用三个月时间,用各种加强手段去模拟橡胶密封圈使用三十年的情况。
但是我能看出破绽,就不能排除也有其他高手也能看出破绽。
当然这种不够鲜明是跟真正的傅抱石本人画的原作比,在精髓上少了气势。
吃过午饭,我让小武去买两样东西。
但是这种紫是在墨里面添加了颜https://m.hetushu•com.com料的紫,相对刺眼,不够真实。
第二,对整个画面做旧。
为的就是第一对我刚刚添加上去的几笔做旧。
这种特点不是书画鉴定师们所说的什么行笔笔触飘逸、微妙含蓄、乱而有法,这种模棱两可的说词。
添加完,我又用吹风机将画面笔墨略微吹了吹。
前面说过,傅抱石用明清时期的旧墨,画面会有些许泛紫色。
这幅画仿的很用心,一样也会泛紫色。
一般情况下,做旧后的古董是很难再改动的。
主要是做很多文物修复材料在长时间后的变化情况。
所以,我用香灰和灰尘进行均匀的涂抹画面,为的就是将这种相对刺眼的紫色弱化一点。
主要将几处行笔时明显较慢的地方,给线条锐化了。
强紫外线灯和香。
用很软的棉球沾上灰轻轻的扑粉,就好像给婴儿扑粉一样。
我的极强的观察能力这个时候就显得非常好用了。
精髓虽差了些,但在形象上还是下足了功夫的。
我的总结,是那种非常直接的,非常细微的,如同小学生看问题的角度。
有人肯定会奇怪和图书了,灰尘还有干净的?
扑完粉,然后就直接吹掉。
比如,傅抱石绘画是一笔随心所欲,行笔速度极快,导致笔画锐利而潇洒飘逸。
当然了,这种涂抹是非常轻薄的。
这是做什么?
要轻柔,不能破坏画面,不能留下痕迹。
因为每个做旧师的手法、工艺和用料都是不同的,很多表面之下的东西只有原做旧师知道。
实际上跟香灰看上去有点类似。
就是那种跟面粉一样,没有任何杂质,呈灰白色的。
而且,要吹干净,不能留粉。
我将香灰和路边刮回来的灰尘拌在了一起,然后均匀的抹在了画面上。
我整整想了一上午,还借用了苏沫的笔记本电脑。
而这幅《秋林行车图》有一些笔画就有些不够锐利,笔墨过于均匀。
我从苏古雅集选了一件瓷器,还有一件高古玉器。
这种实验,其实我在京都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经常做。
这是苏溪亭发现了。
再多,就反而容易留下新的破绽。
但是,现在我也只能当自己是作旧大师来用。
这两件加起来大概能值个四百万。
我怕画上面留下烟火味。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