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逆天改命刘玄德
第六章 他不再浮躁

涿县刘氏宗族有属于自己宗族的简陋的族学,没什么经典能够传授,但是教族人子弟认字读写不是太大的问题。
从那时候开始,刘备和母亲就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下,吃不饱,也饿不死,拼尽全力也是这样,没有任何改变。
至少这三次重拳出击让他开始着眼于实际,真正去了解东汉的底层社会,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扬名天下,整个人也渐渐的摆脱了最初迫切想要脱离贫困生活的浮躁。
这样的状态让刘备根本没有时间和体力去思考其他的逆天改命的计划,俗称——活着已经竭尽全力了。
他过上了期待着能够多卖一些草鞋和草席以便多买一些粮食、多吃几口粮食的日子,混迹于社会底层、街道两侧,做起了摊贩。
族中并非没有富裕人家,一些操持商业或者经营田产比较优秀的人家家境会富裕一些。
刘备家这一支曾是涿县刘氏宗族当中最优秀的一支,出了不少官员,但是刘雄和刘弘接连逝世之后,过去一些和刘备家交好的族人也纷纷疏远了刘备家。
早衰至此。
于是刘家连虚假的中产都不能保证,直接硬着陆,啃了一嘴黄泥巴,失尽体面。
因为那个深爱着他的母亲已经竭尽全力了,她吃得更少,做得更多,二十多岁的年纪,一眼看上去宛如四十岁的中年妇女和*图*书
他的祖父刘雄曾被举孝廉,做过县令,还是大县县令,秩千石,可惜早逝,没能进一步往上爬,或者说也没有那个机缘能够成为两千石郡守,没有进一步把刘备一家抬上更高的门第级别。
但是他现在的家是真的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以吃了。
他已经是这个社会之中前百分之八人口当中的一员,尚且吃糠咽菜度日艰难,只是饿不死而已,那么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多,到底生活在什么样的状态中?
拼爷爷拼不了,拼爹也拼不了,刘备和母亲只能靠他们自己的一双手织席贩履来养活自己。
面对挥出了穿越者三板斧的刘备,东汉社会毫不犹豫的重拳出击,代替慈母教刘备做人。
这一眼望不到头的辛苦和绝望,真的能让他破局成功吗?
但这也未必不是好事。
在这个时代,一个贫穷的人想要从贫穷变得不贫穷甚至能吃饱肚子,难度不亚于现代人买彩票中大奖,是要拼运气的。
那段时间,他是真的很浮躁。
因为饭食没有油水,做的事情又多又累,刘备总是过早的感到饥饿,一碗多的粮食下肚,撑不了多长时间就又饿了。
真的好难吃,好难吃。
这个时候还就真看出了宗族聚居、抱团取暖的好处,若非涿县刘氏宗族还有点底蕴,刘备一家怕是直接和图书从中产阶级滑落成骡马跪卒。
他有接受基础教育的资格。
醒着的时候,他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清晰的感受着饥饿,都在悲怆的回忆着上辈子的炸鸡汉堡可乐薯条,想到伤心处,那是眼泪和着口水一起往下咽。
这是他重生在东汉末年以来的第一次认真思考。
可惜,刘弘没等到这个机会,二十多岁就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
家里作为主粮的粟口感不好,还记得东北大米口感的刘备每吃一口都觉得很难受,很难下咽。
他以为自己已经很现实了,可是他还是低估了现实。
主要原因就是受不了那种纯粹的贫困。
他在刘氏宗族聚居地里接触的那些所谓的“劳苦大众”,真的是东汉末年真正劳苦大众的模样吗?
但是不吃这些东西,他就要被饿死,强烈的饥饿感是最好的训诫,他不得不忍耐,不得不强迫自己去接受。
视野被饥饿感狠狠的限制住了。
雄心壮志抵不过一碗粮食,饿着肚子的时候,人只能想着吃饭,然后想着下一顿能吃到什么,别的什么都想不到。
刘备成功了。
他们到底是经历着怎样惊人的贫困和痛苦?
是的,他成功了。
他只能在刚吃了饭、不是那么饥饿的时候稍稍思考一下,思考着原本那个真正的刘备到底是如何在这个局面下破局https://www.hetushu.com.com成功的。
穿越者三板斧挥出去没有一点点成效之后,激动热血褪去之后,饥饿感占据了主流意识。
可在满目绝望之中,逐渐沉寂下来不再浮躁的刘备却敏锐的发现了一个要点。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剩下百分之八识字人口里面,绝大部分都只是仅仅掌握读写技能、不是文盲,仅此而已。
于是,他只能和母亲一样选择早早睡觉,太阳下山就可以睡觉去了,因为睡着了就不会觉得肚子饿了。
于是轮到刘备的老爹刘弘的时候,就只能靠着刘雄那点点余泽混了一个本地吏员的低微职位,勉强算是大汉的卑微中产。
刘雄没能带着家族往上走,他再一死,刘氏自然跌落阶层。
因为祖父和父亲的早丧,他们没能更进一步巩固家业,传到刘备这里,因为他年纪太小,继承不了任何父亲的人脉关系,所以家里和一般草根已经没什么两样。
刘备也只能无奈的搁置了逆天改命计划,选择了低头承认现实,主动跟着母亲学习编织草席和草鞋,然后挑出去贩卖。
做小吏也不是不能往上,若要进一步往上,最好的机会是得到上级的赏识,得以在举孝廉的过程中被选为【廉】,然后就有做官的机会了。
连续三次重拳出击成功让刘备受到了社会大学的教育www.hetushu.com.com,也让他的精神陷入了颓势,让给他开始怀疑自己所谓的先知优势。
他开始不断的抱怨,后面就没有抱怨了。
在这个逐渐接受的过程中,他也顺带着接受了自己必将在一段时期内处于这种贫困交加状态的事实,渐渐的不再浮躁了。
初来汉末,刘备曾雄心壮志,要逆天改命,然后他败给了饥饿的肚子。
刘备的逆天改命计划毫不意外的失败了。
时至今日,唯有经商的族人刘勃因为昔年和刘弘的交情还还时常接济刘备家,有些时候刘备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的时候,全靠他送来的米粮勉强度日,母子俩才不至于挨饿受冻。
谁曾想不过三五年光景,两个男人接连逝世。
而超过读写以上能够接受书本知识教育的,在这百分之八里头也是绝对的少数,是汉末绝对的精英阶层,寻常人是够不到的。
后来,他知道自己的出身在整个涿郡涿县刘氏的宗族之中其实并不算低,至少绝对算不得草根。
两场丧礼办完之后,这个小家一蹶不振。
宅子没了,土地没了,仆人没了。
据母亲回忆往昔的时候所说,她刚嫁到刘家来的时候,也就是刘备的爷爷刘雄还活着的时候,刘家也是个颇为体面的官宦人家,家里由宅子有土地有仆人。
没有热乎乎的炖菜和小炒能下饭,唯一能下饭的就是早已看不清原和-图-书本样貌的腌菜梗子,又硬又苦,涩涩的感觉令他几欲作呕,就更难受了。
他意识到就算是刘皇叔,那也要五十多年以后才能做皇帝,这五十多年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或许才是他能够做皇帝的缘由。
族学里的年长族人在传授读写技能的时候曾斥责一些不认真的幼童,说什么能认字读写的人在大汉百里挑一,他们现在不用功,以后是要后悔死的。
这话显然有点夸张了,但是刘备曾查阅一些资料,整个东汉五千多万人口,最乐观的估计,识字率也不会超过百分之八。
刘备幼时就在父亲和族学的教导下掌握了读写技能。
最开始觉得难吃的东西已经不再难吃,甚至还有点点好吃,吃完一顿饭之后,每时每刻都在期盼着吃下一顿饭。
在这个上升渠道无比狭窄的时代,不进则退。
富裕人家往往会拿出一些收入来接济贫困的族人,并且捐献给族学,让族学能够开办下去,也算是做慈善了。
但是这样的思考并无法改变他当时的处境。
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大汉掌握读写技能的百分之八人口当中的一员,刘备就算什么都没有,也已经站在了百分之九十二的人的脑袋上面。
这残酷的事实让刘备心惊胆战。
就这个活计,还是宗族内看刘备母子孤儿寡母的,所以才分配他们操持的,勉强算是小微企业,个体户。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