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卫鞅离咸阳

“为什么还要离开秦国?”
卫鞅先是一愣,而后却是突然笑出了声来,对于端木赐平白生出了几分好感。
腰杆不由自主的挺直了三分,别国的贤能都心心念念着他们的秦国,还有什么事情是比这更加令人骄傲的呢?
他并不知道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他只是非常钦佩卫鞅舍得到手的权势,选择回到卫国去做一件近乎是拼命的差事。
虽然计划的最后一环让他有些于心不忍,但是他根本没有任何的犹豫。
“国君大喜之日将近,想要为国君献艺的琴师也很多,为了能够选出其中琴艺最高的一人,所以三日后在招贤馆之中会有一场琴考,只有琴艺最佳的才有资格面见国君,还请先生见谅。”
话音落下之后,恭恭敬敬的向着年轻人拱手一拜,而后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却是没想到端木先生竟然也心向秦国——”
虽然并没有如愿以偿的得到秦国君的兵马支持,但是秦国hetushu•com.com君却派给了他两个万人敌作为护卫,并且给他指明了平乱的道路。
回到了卫国之后,就算是有了平叛之功,恐怕也没有机会像是在秦国这般大展拳脚了吧?
马车缓缓向着洛邑的方向而去,秦国的君府之中却是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一名衣着华贵的年轻人背着一张琴,正一本正经的向着秦国君府的门房开口说道。
端木赐愣了愣神,深深的看了一眼卫鞅之后,心底油然而生出了一股钦佩之感。
随后他缓缓抬头望,向着一旁的端木赐笑着说道:“卫鞅平生快意,莫过于曾为秦臣——”
所有人都知道他到了楚西之地,到时候以给卫国推荐人才为由,将赵云与关羽带进公府也不是难事。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他整个人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古忠孝难两全呀——”
若是其他人想要见到如今的卫国储君还有些困难,但https://m.hetushu.com.com是对于卫鞅来说,却实在是容易的很。
原本他只是客居在秦国从政,从来也没有将自己当做秦国的臣子,又哪里谈得上什么忠心。
在关羽与赵云二人的护送之下离开了咸阳,卫鞅脸上始终都带着难以抑制的欣喜。
但是自从见到秦牧之后,他每每思考问题的时候,都习惯性的将自己当做秦国的臣子。
在秦国的所见所闻,在楚西的点点滴滴都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弯腰拱手掩饰了自己的尴尬,然后方才缓缓迈步向着招贤馆而去。
那门房的态度十分恭敬,但是却并没有为年轻人通传的意思。
马车缓缓而行,端坐在卫鞅对面的端木赐,终究还是忍不住开口向他问道。
卫鞅的话顿时让端木赐面色微变,他想起了那个明显对自己不大放心的周天子,随后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下是一名乐师,在下一直久仰秦国君的大名,听闻秦国君和*图*书即将与蜀国的公主成婚。在下希望能够为秦国君献上一曲作为贺礼——”
年轻人偏头一看,发现那招贤馆竟然就近在眼前,却是正好在秦国君府的旁边。
与他同乘一车的是端木赐,卫鞅在归国之前,还需要向周天子请一道旨意,所以端木赐与卫鞅便索性一同前往洛邑。
端木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而后却是突然开口向他问道:“既然如此,卫鞅先生为何还要离开秦国?”
虽然与卫枭的关系算不得亲近,但是两人之间也没有什么矛盾,作为卫国的公子之一,他回国之后拜见卫国君与储君,都是应有的礼节。
二人的谈话都被驾车的赵云与关羽听在耳中,他们两人对视了一眼之后,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
一旁的卫鞅有些狐疑的看着端木赐,然后笑着向他问道:“既然端木先生这般看好秦国君,为何在周天子之国出仕啊?”
张了张嘴之后,端木赐的脸上浮现出了几分苦涩,和*图*书然后就着卫鞅的话说道:“自古忠孝难两全啊——”
卫鞅微微一愣,看了一眼面前故作平静的端木赐,他陷入了回想之中。
方才迈步走到招贤馆的门前,正当他准备跨脚迈入门中的时候,却是突然听到了一声气势磅礴的击筑之声。
他想起了白起对他的信任,也想起了秦牧对他的看重。
然后他又开始替卫鞅有些不值得,随后开始说道:“秦国君是难得的明君,若是有机会的话,端木赐的还是希望卫鞅先生能继续做一名秦臣。”
如果不是秦国的臣子,他回卫国方才是忠孝两全的决定。
年轻人微微一愣,点了点头之后便又开口问道:“敢问小哥,秦国的招贤馆在何处?”
他张了张嘴不知如何作答,低头沉默了半响之后,方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卫鞅为了孝顺自己的父亲离开了秦国,而他为了孝敬夫子同样离开了秦国。
他想起了在楚西之地大展拳脚的场景,他想起了楚西之地在他m.hetushu•com•com的治理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心神顿时为之一凝,作为一个自诩为音律第一的大家,他从来没有听到过这般气势磅礴的音律。
就在卫鞅说出「忠孝难两全」的话语之时,他便彻底的将自己当做了一个秦臣。
更何况,这兄弟还是造反的逆贼。
那门房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确实没想到在秦国竟然还有人不知道招贤馆的位置。
他的嘴角挂起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端木赐的声音在卫鞅的耳边回响,原本没有考虑太多的卫鞅顿时一愣。
随后他便为年轻人一指旁边一处高楼,道:“那里就是我秦国的招贤馆。”
端木赐笑着掩饰住了自己的尴尬,然后又开口与卫鞅谈论起了一些其他事情。
毕竟相比于卫国君,其他君室兄弟的死活与他卫鞅也没有太大干系。
“卫先生曾经在秦国出仕,可有什么心得体会?”
在劝戒卫鞅的时候,却是没有考虑过自己,他自己的处境与卫鞅又是何等相似呢?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