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根据地
第0962章 卢象升战死

他们若是能突围出去,算他们运气好,若是无法突围,连被利用的价值都没有,合该他们没本事,就得死在这里。
好不容易在野战当中遇到了敢于交战的明军,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当卢象升率领的明军被外面的清军告知他们已经被放弃。
围点打援的战术,在清军作战模式当中,目前属实是第一选择了。
大明皇帝也不会记着你们的好。
卢象升举刀砍杀周遭清军,他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什么清军在他面前挡路,都得砍死。
他们全都死在了跟他冲锋的路上。
虎大威无言以对。
至少在他认为,王朴担任大同总兵是比姜襄可靠的,是自己人。
那种猛人是有,可一点都不常见,否则也不会青史留名。
所以还是趁着黑夜突围为好,向着大军靠近,可令清军不敢轻易追击。”
可我等大头兵,连军饷都拖欠,更不用说战死后有抚恤这种好事了!
现在这种情况,卢象升掌控的兵力不足五千余人。
卢象升说完之后,便直接夺过虎大威手里的缰绳,带着他自己的心腹向着清军冲上。
崇祯早就有了换帅的打算,只不过有杨嗣昌的劝谏忍住了。
战事到了如今这个局面,卢象升也没有什么被的选择。
纵然是敌我双方都没有人能够预料会是这种结果。
卢象升阵亡的第二天,消息还没有传来。
他心里反倒是想着要罗织证据,污蔑卢象升逗留不前,怯而不战的罪状。
当卢象升发表这番讲话之后,王朴就觉得领导不行啊。
崇祯依旧当众叱责卢象升侦探不明,调度无方,坐视各邑沦陷,毫无救济动作。
最重要的是对于外族人的许诺,他们都是有所怀疑的,还得剃辫子。
但大多数人都没有王朴这种人有本事,至少危机感十足,且在大乱当中都能保持全身而退。
杨嗣昌倒是接到了卢象升战死的情况,此时并没有说出真相。
卢象升的左脑被砍了一刀,腹部被砍了一刀,面门被砍了一https://www•hetushu.com•com刀。
可让阿巴泰失望了,拥有关宁精锐的高起潜根本就不敢来救,还想着要赶紧离开这里。
“督师,小心。”
虎大威、杨国柱不愧是战场悍将,带着自己的心腹家丁硬生生的杀出清军的包围圈,直接走了。
鸡鸣的援军已经跑路,你们若是投降大清,定能保住富贵,分得田地,娶妻生子,并把富贵绵延下去。
掌牧杨陆凯目睹卢象升战死,眼含热泪,害怕督师的的尸体被清军骑兵踩踏而无。
能派人通知你卢象升一声,给个理由,就算王朴念着你提拔他为总兵的好了。
宣府总兵杨国柱脱下铠甲,坐在一旁大口吃着不多的饭食。
阿巴泰也接受过三国演义的洗礼,故而对手持关刀之人颇有好感,下令再次招降那个明军将领。
“督师,我等理应连夜撤走。”
这种事,上哪说理去?
谁愿意去送死?
待到天还没亮,清军就派遣大批骑兵直接围着营寨跑,以此来震慑残存的明军。
可没有轮换,没有休息,没有后援,甚至吃不饱饭。
谁敢阻拦,宁愿放着外敌不管,也得先搞死你!
否则老子的家业可全都没了。
“你与杨国柱各自带兵突围,莫要在此故作儿女状。”
就在他思索如何破局当中,明军走到蒿水桥,与清兵相遇。
但战场上的局势并不是能像小说一样,总能有一个人出现力挽狂澜。
一直观摩战事的阿巴泰听到探马回报,说几十里外的明军已经有逃跑的迹象,杜度等人已经在沿途部下埋伏。
这便是被崇祯认为最信任的内臣当中“最具有军略的人”。
虎大威晃动着发酸的胳膊,在打下去,就是将死的局。
战马也被射倒。
卢象升领着明军与清军短兵相接。
紧接着卢象升的后腰、左右大腿个中一箭。
卢象升则是告知清军就是在骗人,前几年清狗撤退,还不是把投降他们的文官武将都给宰了。
打这么多年仗,类似https://m.hetushu•com•com吴国俊那种运气极好的人,不常见。
天亮之后,清军密密麻麻的围住了一个小村庄,着实让人看着头皮发麻。
此战卢象升部全部阵亡,唯有少数人侥幸突围。
双方激战一天,损伤皆是不小。
就在卢象升的帐篷内一阵沉默的时候,清军在黑暗当中,已然把南家庄围了三层又三层。
到了这种地步,大明官军还能给大明打仗,就只能从百姓嘴里抢吃的了。
他也会精心指定军略,免得被人看出来他是卧底。
如此才有利于我大清的强盛。
总归是四箭三刀要了他的命。
但卢象升越战越勇,直接跃马杀进清军军阵,甚至冲着阿巴泰的将旗而来,势要宰了他。
他咬着牙直接冲向卢象升的尸体,大叫着给他自己鼓气,纵然后背中箭也不敢停歇。
可左乳那支箭的伤势早就让他行动缓慢。
卢象升见状面不改色,反倒越发的坚强。
随着清军蹂躏京师周遭,又让他坐不住了。
卢象升左乳率先中了一箭,然后被他拔出去,挥刀砍向趁机袭击自己的清军。
虎大威牵住卢象升的战马,颇为急切的道:“督师,我们速速突围,否则必死无疑。”
但此时的清军开口,许多明军虽然心里嘀咕,但也没有表现出来。
卢象升重重的倒在地上。
高起潜从鸡鸣跑路的事,卢象升是知道的,但并没有说出去。
他毫不慌乱的排兵布阵,在军中布置巨炮,夹杂着强弓劲弩,就等着清军来攻。
现在听到清军如此言语,皆是有些难以接受,或者是心生绝望。
本来大军应该向西逃走,至少锤匪不会主动出山西边境。
余者各自逃窜。
待到大军开拔之后,王朴便带着两千余人齐齐后撤至卢督师的身后。
自己这个总兵虽然是靠着卢象升举荐升任的,但老子的命是自己的,绝不可能为了大明死在战场上。
但问题是自己人一顿微操,直接把所有人都给葬送了,比潜伏者制定的计划,损https://m•hetushu•com•com失的还要大。
一般人早就死在乱军当中了。
泥人尚有三分火气呢,阿巴泰便下令攻击。
如此方能不被迅速怀疑暴露,或者几次引诱明军落入陷阱,不会一次性全都吃掉。
若是卢象升能跟他们一起走,也能逃出去。
你们一帮大头兵在他们眼里能有什么价值?
甚至有些明军哪还有多少力气劈砍?
大多数时候敌人的潜伏者会考虑逻辑问题,要让己方败的不是那么明显。
在也没有人给他打掩护。
然后以大同有警,恐怕锤匪有所动作为由,直接带兵跑回大同。
姜襄被卢象升怀疑勾结锤匪贺今朝。
阿巴泰吩咐了一句。
事情到了这种局面,责任全都在卢象升一人!
卢象升虽然没有抓到姜襄通锤的实际动作,但基于直觉,又把他调为副总兵。
后锤匪实力越大,驱赶官军出山西,后到了京师被崇祯任命为山西总兵。
清军散去,各自杀向其余明军。
类似于杨嗣昌的这种操作,一点都不新鲜,到了清军入关,南明建立的时候,更加的明显。
你愿意为大明殉国,当一个忠臣,有没有考虑过底下兄弟们怎么办?
他方才自己就已经手刃数十清军。
指望高起潜那个太监,还不如指望自己能够战胜清军。
同时阿巴泰已经打算利用被围困的这波明军,去钓另一波实力更加雄厚的明军来救援。
若是他们能够为大清所用,将来指定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战力。
清军可千万不要盯上我。
纵然是阿巴泰想要招降,可眼见这个明军将领不仅不快纳头便拜,反倒还想杀了自己。
他只能瞄准眼睛脖子等部位,精神大为疲惫,还要上阵厮杀。
虎大威只觉得臂膀酸痛,纵然他善于骑马射箭,可清军的铠甲也极佳。
阿巴泰自是观察到战场之上,有明军一个大将,手持关刀,奋力拼杀。
卢象升沉默不语,这个时候从哪里能叫来援军呢?
对于王朴的逃跑,卢象升并没有多言。
若是在相持下去,怕是和*图*书不用天亮,清狗就得围住南家庄,让我等无法撤走。
卢象升则是高声道:“我不死在疆场上,难不成要死在西市吗?”
否则早就在他当总兵的时候,把整个大同都送给锤匪。
他这不是打仗,而是带着人去送死啊!
你一个高官战死沙场,有皇帝的抚恤,儿孙还能受到照顾,有世袭的官职。
这些年的历练,也让他非常认同卢象升的作为。
卢象升掌控中军,命令虎大威率左翼,杨国柱率右翼,与清军展开激战。
混乱当中趴在地上的掌牧杨陆凯惊的大叫一声。
待到高起潜得到卢象升战败身死的消息,更是不敢与清军交战,不在迟疑下令逃跑。
哪像王朴,直接跑路。
朝中谁敢阻拦,都必须得付出代价来,你们只能选择且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听我的。
但仓皇之间,却是向东跑了二十里,一下子就中了清军的埋伏。
不得不说卢象升天生神力此时确实发挥了作用。
卢象升若只是斩断箭矢,没有拔|出|来,尚能残存一会。
当卢象升发表这番“激励士气”的讲话,王朴就决定带着自己的两千人跑路,不能跟着卢象升一起去送死。
反正贺今朝已经成为草原上的天可汗,若是能够掌控大同,那边能更好的掌控那些蒙古人。
众人随卢象升收兵回到营,吃喝裹伤休息。
最重要的是被大明的关宁精锐主动放弃当炮灰的。
因为在立下一两次大功后,这种人下一次战事当中都不一定能活着。
但随着他掉落马下,清军蜂拥而上。
目前他说这话就是在给撤卢象升做准备,然后示意下面的人赶快提这个建议,朕好准许。
卢象升忍痛打了个滚,把自己的嘴唇都咬破了,强行让自己以刀支撑身体,想要再战。
双方激战三个时辰,大明士卒在卢象升的率领下,死命反击。
“督师,我军没有援军,反倒清狗可以不断的叫来增援。
卢象升任用王朴,还不如任用姜襄,至少他还会考虑暴露问题,不会败的太明显。
他只不过是当着众人和_图_书的面有敢战的言论,现在看来,就是一个沽名钓誉之人。
以此来警告那些想要像卢象升靠近的官员。
有利于潜伏者的潜伏。
待到午后,明军当中火炮炸膛的炸膛,就算能用火药也没有了,箭矢更是早就射光了。
若是贺今朝包围他们在此振臂一挥,告诉他们投降能够得到保证,大多数明军都会选择投降。
卢象升被迫与杨嗣昌“党争”这么久,都没有想清楚,有些时候就是自己人更加不靠谱。
以至于大明诸多州县,全都被清军所攻破。
外敌暂且不管,朝中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策略,那就得是我说的战略。
因为他们不止一次听说过山西军民的事,毕竟他们可都是在山西边境待过的。
他们已经成为大明的弃子,再挣扎有什么用?
对大明的仇恨,这些弃子们会更加的疯狂。
杨嗣昌并不是想要帮清军,而是为了坚定的执行他“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
所以此番出征,是大同总兵王朴带兵跟随卢象升。
高起潜大溃而逃,纵然是较为精锐的关宁铁骑,在这种人的带领下,也发挥不出一分的战力。
爷不伺候了,直接润!
王朴那个狗东西,先跑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他本就是塞外降卒,在山西的时候抵御锤匪贺今朝。
但清军的话不一定可信!
待到他扑到卢象升的尸体上,后背已经被射成了刺猬,二十四只箭挂在他的后背,头歪而亡。
因为他几个在陕西的兄弟都投降了锤匪,故而举荐王朴为大同总兵,换上自己人。
这波明军战力不俗,且表现的很坚强。
许多人都被清军冲倒在地,一刀砍倒。
结果招致更多的箭矢。
面前清军的夹击,明军士卒刚接战一下子就损伤惨重。
“告诉他们目前的战况结果,然后派人劝降。”
姜襄对于卢象升这个宣、大总督义正言辞的表示,他姜襄绝不会与锤匪同流合污。
阿巴泰对于逃兵并没有过多阻拦,这些人会加剧明军对大清的恐惧。
卢象升身边已经没有什么亲信家丁伴随。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