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再复盛世
第1170章 谈判

自称韩匡嗣。
“我只听闻天下只有一位皇帝,贵国还是称作大汗为好!”
李嘉摆摆手,郑重地说道。
韩匡嗣不卑不亢地说道。
时间拖得越久,对他们来说最是不利。
“贵使说错话了,幽云是大唐故土,只不过是被你们强占了去,我把我的家收回来,还叫抢掠?”
闻言,耶律休哥也只能作罢。
“陛下,为今之计又该如何?”曹彬小心翼翼地问道。
耶律贤见众人都赞同,只能同意。
安史之乱后,反而被渤海人窥探,成为了其的根基,真是大笑话。
使得渤海这样的游牧民族建国。
“我愿意带兵去切其粮道!”
“唐人竟然这般的胆怯,蜷缩城中不出。”
但,这种原地踏步,却是赵宋几百年无法企及的,他今日,做到了。
皇帝的到来,终于让契丹人停止了攻城,十万计的步兵结阵,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闻言,耶律贤笑了,今年都打不下,明年怎么打?年复一https://www.hetushu.com.com年。
原本他们以为可以派遣骑兵,跟往常的做法一样,切断唐兵数百里的粮道,但谁能够想到,海上竟然能够运输粮草。
“难!”耶律屋质摇摇头,说道:“这些时日以来,去了好几次,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你去恐怕没什么效果。”
十万大军,一二十万的战马,其中的损耗,难以计量,马吃的可比人多,也比人精责。
“大汗,就算他们过来,咱们对于那些攻城器械,也不会用!”
几十年来,后唐在这里防御契丹人,而经过几十年,又原地踏步了。
耶律屋质无奈道:“况且,以目前大军的消耗,恐怕也等不到那一天了!”
就这般几乎是以两日一寨的速度,榆关城下,接连造就三座军寨,这让耶律贤等人分外的困扰。
“契丹大汗派你来投降的?”
“那就派人去吧!”
“李隆基怎么会让渤海国建立了?这和-图-书可与高句丽一样威胁幽燕之地!”
李嘉思量再三,还是没搞明白唐玄宗的想法,西北连绵用兵,却对东北,极为吝啬。
“大辽皇帝向大唐皇帝问安!”
随即,在皇帝的安排下,十五万大军,在榆关外,计划建立起了十座军寨,包围着整个榆关,一座连一座,要想攻城,必须得克寨。
而,在其北方,就是肥沃的辽东平原。
“和谈?”李嘉再次笑了,看来契丹人被折腾地够呛,他轻笑道:“贵国看来是打不下去,这样也好,我的要求也不多,割让辽东,我就停兵。”
从辽东运来的粮草,泰半都进了战马的肚子,对于草原的人来说,战马甚至在某种程度来说比人还要重要。
纠结了几天后,一众贵族不得不妥协,建议耶律贤保存实力,战略性撤退,明年再战。
韩匡嗣一愣,随即就不再纠结这旁枝末节,直言道:“我国大汗愿意与大唐结为兄弟之国,世睦友好,永不交https://m•hetushu.com.com兵。”
“谈吧!”耶律屋质沉声道:“契丹勇士这些年折损的厉害,只要能赎回幽州被俘的贵族兵卒,暂时让出这些土地又如何?”
耶律贤无奈道。
一群贵族被唐人这种乌龟壳的打法,着实恶心到了,几十年没有经历过攻城,这让他们不知所措,兵书什么没有,口口相传的经验早就忘了。
登斯楼也,李嘉感慨万千,不由得想起了那些古人再三念叨的复土梦想,今日,他勉强实现了一半。
他的心思,又跑到了远处。
渤海国的尸体上诞生契丹人,南诏勾连吐蕃,消耗了大唐数不清的国力,这都是唐玄宗埋下的祸患啊!
“幽云乃是石敬瑭割让与我国,我国出兵十万助其为帝,战死的勇士换来的,怎能是贵国土地?”
幽云被拿下后,没有需求,契丹人的攻城能力也退化了,这是耶律贤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而契丹人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军寨修建,但重步兵的防守下,hetushu.com.com轻骑兵简直一无是处。
除此之外,南诏也其时建国了,开元盛世,看来水分太多了。
“上京城中,还有先代大汗从中原掳掠的工匠,可以调遣他们过来攻城。”
“守——”李嘉被惊扰,神色不喜地说道:“就这般对打,对于咱们来说,还是不利的,榆关在手,最节省的法子,就是守城,我就不信,他敢拿十万人来打十万步兵的城池。”
耶律休哥拱手道。
很快,一名使臣就来到了榆关。
“唐军的粮草,竟然从海上来,几十里的路程,劫掠不成,反倒是容易被占便宜。”
虽然契丹人近在眼前,但李嘉却早有避战的打算,就那么消磨与它,耗死为止。
这是让契丹人最想不通的。
李嘉望着这两丈高,却满是残破的榆关,不由得叹道:“荒废了数十年,终于又能启用了。”
李嘉饶有兴致地问道。
这些时日,几乎耗了各部三成的兵马,总伤亡超过了万人,耶律贤知晓,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容https://www.hetushu•com.com易引起哗变。
耶律贤突然想起来了什么,不由得说道。
但,唐人如乌龟一般的行径,毫无破绽可言。
诚信什么的,不提也罢,谈些好处,明年再来,契丹人还是一条好汉。
“陛下好生没有道理!”韩匡嗣被这般无耻的话惊到了,他强忍着说道:“贵国侵扰我国幽州罢了,如今还得陇望蜀,窥伺辽东,这岂是和谈的态度?”
依靠着唐人的速度,这般的修建军寨,如果一个个的啃下来的话,十万大军还没有接触榆关,肯定就会消耗干净。
再向东二十余里,靠近渤海的地界,就是明朝的山海关,北倚崇山,南临大海,地势比如今的榆关还要险要。
一众贵族不敢言语,但眼神却十分认可。
李嘉饶有兴致地说道:“至于辽东,也是前唐末年,被渤海国无故占据了去,数十万百姓沦陷,我不过是想要收复故土罢了,乃是正当理由啊!”
从码头到榆关,几十里的路程,几乎是毫无机会可言,劫掠是很困难的,占不到便宜。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