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1006章 条件

他才二十多岁啊!
李嘉闻之,有些发愣。
“先生说笑了,汴梁城,岂止千万?”
“所以,咱们诚恳一些,莫要与我耍些计策,心眼,我直接言语吧,赵匡胤有何条件,我都不在意,但我只有一个要求。”
这话太直白,薛居正无言以对,这道理太明白了,他根本就无法反驳。
这下子,终于得了确凿的原因,赵光义颇有些丧,死亡的事实,是改不了的,他格外的不舍。
随即,他醒悟,这是人家的以进为退之法,先出一个难以接受的,再出一个缓解的,不愧是读书人,脑瓜子就是灵活。
“嗯!”李嘉点点头,对于这个薛居正,倒是有了好感,不卑不亢,果然有些文人的操守,他不由道:“明天午时之前与我答复,不然,大军攻城,条件就会变了。”
所以,赵匡胤以他为参知政事,算是对于赵普某种分权。
作为君子,他低头拜下,条件实在说不出口,只能恭敬地说道和*图*书:“外臣回认真传回城中的。”
赵光义颤抖地点点头,附和着。
“禁军中的将校,战场上各为其主,我也不会追究,愿意效力的,我也给个机会,不愿的,就回家养老吧。”
“至于沐梁城中的那些官吏,我会——甄别,量才而用的。”
薛居正被一顿抢白,瞬间无语,但又不好反驳,只能听着。
地位低的不够份量,地位高的,又怕被玷污了名声,所以,这般一来,人选就难产了。
但,事实却在这,没有他扭转的余地。
“赵氏兄弟二人必须死。”
薛居正哑口无言,默默低头。
真实来说,这条件,实在不差,亡国之君能有这待遇的,古之罕见。
薛居正无言,低头拜下,深深地翰了一,长久没抬起。
“这就是我给的条件,你口中的条件,就此作罢,按照我的来就行了。”
李嘉浑身轻松,即将拿下沐梁,让他极为舒畅,心情好像是在天空中https://m.hetushu.com•com飞翔一般。
听到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薛居正满嘴苦涩,他鼓起勇气,言语道:“可,之前的吴越,江南等国,不也安然无恙?”
薛居正带着这几个条件回到了汴梁。
“哈哈哈!”李嘉缓解尴尬,笑了笑,他的人设就是爱民如子,宽厚仁政,怎能做不当之举,看来其是有备而来,知晓了我的分寸。
汴梁城中的暗流自不再提,总而言之,数十万的军民都不想陷入战火之中,北宋朝廷也知晓如此,不得不派人出来谈判。
“所以,他也必须死没得商量,你就这般带回去,而且,我最后重复一遍,只允许答应我的要求,不准提出异议,时间不变,还是明天的午时,过时不候……”
“喉——”赵匡胤摇摇头,说道:“说句实在话,这般条件,对于亡国之君来说再好不过,但,我死也就罢了,唯独二弟,还是去疏通一番吧!”
赵普负责谈判的事宜,和-图-书但他作为北宋的宰相,位高权重自然不可能出城,所以负责谈判的另有其人。
李嘉否定其要求,直接说道:“赵光义当了七年太子,又参与了陈桥兵变,朝中威望,仅次于赵匡胤与赵普二人,且其默认的皇太弟身份,树大招风。”
“汴梁百姓只有一言,盼解围城之危,愿乞千万以谢之。”薛居正大言不惭地说道。
甩下这句话,李嘉直接离去,不给你说话的机会。
参知政事只有建议听政权,而无决定权,位于百官之上,宰相之下,也算的是位高权重,但名义上却又是兵部侍郎,极为合适出使。
“至于他们的子嗣,我可以封公以待,长享富贵,只要不是犯了什么忤逆之举,其他的都很安全,当然,这也不是纵容。”
“就不能争取一番?”赵普艰难地问道,他感觉自己浑身重于泰山。
面对这般期待的目光,薛居正无可奈何的应下。
“贵使可是来归降的?为何不行叩拜和*图*书之礼?”
“这能一样吗?”李嘉反驳道:“他们都是吃祖宗老本的,而赵匡胤则开国的,其能力,威望,不可小觑,让其活着,我的皇位坐着都不安生。”
千万贯钱就将自己打发了?我可是来统一天下的,玩闹呢?
赵匡胤等人,认真地听了,陷入了死静。
“赵匡胤必须死——”
李嘉目光凌厉,声音洪亮:“除了赵匡胤外,作为太子的赵光义也得死,不然我睡不安稳。”
李嘉微微一笑,一脸自信地说道:“就算值得,我兵马一动,转瞬可得,这一城,以及千万贯,不就是我的吗?”
“放心,我会给赵匡胤兄弟二人一个体面的,我允许他们自尽,至于他们的子嗣,我会让宗室与其联姻,安享太平。”
“贵使倒是口齿伶俐。”
李嘉端坐着,说道:“罢了,贵使以汴梁代之,不知汴梁百姓可有甚的话与我言说?”
薛居正则知晓争取的是什么,艰难地摇头道:“其口风严厉,只是这般言www•hetushu•com•com语,直说明天午时,过时不候,直接攻打城池。”
“宿命,果真是宿命。”
赵普艰难地看了赵氏兄弟二人,眼角似乎流下来些许泪水。
这时,兵部侍郎,兼参知政事的薛居正,就自请而出,获得一致4的掌声。
薛居正为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算是朝中典型的文官,五十五岁,身体康健,好饮酒。
“这个天下已经乱了,够久了,是时候重整河山,再拾人心,恢复汉唐盛世模样,太平,才是唯一要求。”
“外臣只是为汴梁数十万生灵而来。”薛居正惊诧与唐国皇帝的年轻,然后不卑不亢地说道:“若是陛下不愿得汴梁之人心,那么外臣就归去罢。”
“陛下请讲——”
赵匡胤闻言,感激,没错,是感激地看了一眼他,没有说话。
听闻是薛居正,李嘉并不晓得其历史地位,只是知道他是副相,为人正派,不由得说道:
赵匡胤念叻着,似乎早就准备好了。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