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风起云南
第二百七十三章 混乱的顺天

清宁宫文华殿,朱高炽正坐于太子之位上,下面站着的是一众文官。
一直以来,朱瞻壑都算是一个足够理性的人,哪怕当初在面对老爷子的大饼时他也能够做到足够理性,先是和老爷子摊牌,然后说服自己的父亲放弃一切其就藩。
杨溥刚想开口,但是……
朱瞻壑整了整身上的团龙服,抬头看向了顺天皇宫的南大门。
后来,老爷子病情恶化,太医也直言只能尽力,那个时候,所有人就都知道了结果。
朱高炽站起身来,扫视着杨荣等众人,言语之间已经有了几分之前不具备的威势。
“吴王世子殿下,入宫觐见。”
“世子殿下,好久不见。”
其实,朱高煦来顺天府的举动看似很不理智,但实则却是最为理智的做法。
虽然这几年朱瞻壑多居于香州府和德里苏丹,去年更是出兵西征,进攻帖木儿帝国,与朝鲜的沟通少之又少,但毕竟有个钱勇在倭国。
杨溥等人闻言一怔,刚想开口劝阻,但朱高炽却没给他们机会,直接转身离开。
但是这次,他的理性没能压制住感性,因为朱瞻壑很清楚,这极有可能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机会。
开大明门,而不是让他从长安左门进,这说明了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注视之下。
洒然一笑,朱瞻壑摆了摆手,示意世子护卫原地待命,仅仅只带着朱凌和朱平二人,朝着大明门的方向走去。
所以,他才有了现如今辉煌的成绩。
“夏尚书,你……”看着五年未见的夏原吉,朱瞻壑有些感慨。
“吴王世子殿下,入宫觐见!”
“此行……没有什和图书么意外吧……”
然而,对于夏原吉的提醒,朱瞻壑却一笑置之。
看来,是到了。
除了用作保底的那点儿东西外,几乎不会有什么余钱。
不过,朱瞻壑进京,而且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进京,影响的从来都不只是他自己一个人。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向杀伐果断、冷静理智的朱瞻壑,这次竟然会这么的不理智。
“倭国的那群人是什么样的人,太子殿下您比我们更清楚,一旦吴王世子入京,那两个护卫所的一万两千余人,再加上倭国的钱勇……”
“唉……”夏原吉轻叹一声。
吱……
比如,当初他在安南放火烧山的时候就知道,安南北部有不少人都是汉人,是早期迁移过去的。
虽然早就有所猜测,但从夏原吉的话中,朱瞻壑确定了他在经过庙岛群岛时那些大明船只出现的原因了。
……
对于自己的决定,朱瞻壑的理性告诉他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感性则告诉朱瞻壑,哪怕是错误,也应该去。
甚至更早的时候,在他决定要和老爷子摊牌的时候,他就学会了这一点。
就连夏原吉也在字里行间以极其委婉的方式告诉朱瞻壑,他不应该来。
……
时隔五年,夏原吉苍老了不少。
要问如果大明骤变,作为新任朝鲜国王的李褆会帮助哪一方?没有人能够知道。
作为对应应天皇宫春和宫的清宁宫,这里不仅更大、更气派,设施也远远比应天府更加全面。
“传令下去,让备倭军在威海卫做好准备,其他的……”
杨士奇、杨溥和杨荣这内阁三杨、六部尚书等一和图书众机要大臣全都在此,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凝重的表情。
“吴王世子殿下,入宫觐见……”
最重要的是,他毕竟是吴王,是朱瞻壑和朱瞻圻等人的父亲,他来了,就足以代表整个吴王一脉。
眼见无人开口,杨溥看了看身边的杨荣和杨士奇,最终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是当今皇帝的嫡次子,于情于理他都应该来。
和寻常开门时所发出的摩擦声不同,大明门打开时所发出的摩擦声是沉重的,是让人感觉五脏六腑都在随之震动的。
皇宫自然也是一样。
“一如往常!”
是了,还有朝鲜。
见朱瞻壑下了船,夏原吉第一个迎了上去。
唯一的区别就是大明的常务副皇帝现如今几乎是独揽一切大权了,如果老爷子不好起来,这种情况就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老爷子崩逝殡天。
这两年……不,不只是这两年了,五年前朱瞻壑就声名在外,更是以残忍而获得了杀神的名号。
世人皆知,夏原吉和吴王世子走得很近,因为自永乐八年开始到现在,大明国库内的增益可以说是大半都和吴王世子有关。
夏原吉开着玩笑,缓和了一下气氛。
毕竟,夏原吉虽然是大明的财神爷,但那也不过是戏称。
“虽然其此行入京合情合理,带了两个卫所的世子护卫也可以说是为了护卫安全,但是如无意外,倭国那边也有动静了!”
不对,有一个人不在:户部尚书,夏原吉。
错过了,以后的自己会不会后悔?朱瞻壑不知道,但他知道一点,那就是这次要是错过了,那将不会再有弥补的机会。
hetushu.com.com所以,在这次清宁宫文华殿的议事中,几乎所有的机要大臣都到了,唯独少了他夏原吉。
但在杨荣等人看来,李褆毕竟是因为朱瞻壑的帮助才能坐上王位的,无论是为了报恩还是出于对朱瞻壑名声的忌惮,帮助朱瞻壑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上次,他没有得到进宫的传诏,但没有得到传诏不代表着他就不知道这件事情。
驾驶马车的世子护卫撩开马车的帘子,朱瞻壑弯腰走出,在世子护卫的搀扶下踏在地上。
“你不是都知道吗?”朱瞻壑笑了笑。
“爷爷怎么样了?”
“世子殿下。”看着朱瞻壑有些感叹的样子,夏原吉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也就是说,朱瞻壑其实本不用来的。
试问,谁不知道这个李褆曾经被废过?又有谁不知道这李褆是凭着朱瞻壑的撑腰才重新夺得了王世子之位,继而登上王位的?
马车忽然停住,朱瞻壑愣了一下,然后若有所思地转向右侧。
沉默良久,朱高炽终于是发了话,而他这一开口就让杨荣等人精神振奋。
这样的敌人,还是朱氏皇族的宗室,尤其还深得武将的支持……
文华殿中陷入了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
当年,随老爷子北征草原的时候就是以顺天府为基地的,当时朱瞻壑来过这里一次,不过现在的顺天府远不是当时能够比拟的。
果然,自己的那个大伯虽然不会主动出手,但不代表他不会防着。
从战争的缴获、倭国的银山,甚至是大明现如今的税收,只要是和钱有关的方面,几乎处处都充斥着吴王世子的影子。
“吴王世子此番入京和_图_书,必会造成大乱!”
……
然后,朱高煦来了。
这次,也是一样。
抱着最坏的打算,朱瞻壑尽可能将一切需要交代的事情都交代了一遍,然后在菊花盛开到最为美丽的时候启程,进京了。
“世子殿下还是莫要伤维喆的心了,有些事情知道就好了,何必非要说出来?”
虽然现在大明的国库也不算是充盈,但如果没有朱瞻壑,大明的财政恐怕还是之前那种吃了这顿就开始愁下顿的样子。
“殿下……”
不过也是,今年夏原吉已经五十七岁了,已经奔着花甲之龄去了,苍老才是最正常的事情。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而已。
“说漏了,还有朝鲜。”
看着周围严阵以待的世子护卫,夏原吉虽然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结果,但还是忍不住问了起来。
作为大明的新都,顺天府的繁华程度是要胜于应天府的,且在城池等各方面的建设也要应天府更好。
……
现在的朱高煦已经不比之前的朱高煦了,在大明,他的影响力远不及他的儿子。
杨荣都不敢细想。
在去顺天皇宫的路上,朱瞻壑从夏原吉的口中得知了现如今的顺天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人的名,树的影。
现在的他其实已经放开了,任何事情,既然做了,他就不会后悔。
去年开春,朝鲜国王李芳远于朝鲜王宫中去世,其嫡长子,也就是朝鲜的王世子李褆继承大位。
“世子殿下,接下来,我不能陪你走了。”马车旁,夏原吉满脸的凝重,他是最不希望看到今日这一幕的人。
“太子殿下,不能不防啊……”
这世间,又有谁的本质不https://m•hetushu.com•com是人呢?
随着这个曾经的汉王到来,顺天府小小的乱了一下,但几乎是转瞬之间就恢复了正常。
如今,朝廷刚刚结束和建州叛逆的战争不久,虽然如今的都城顺天府紧靠着长城,调兵很方便,但没有人敢说能够在面对朱瞻壑的时候取得胜利。
此言一出,周围立刻安静了下来。
通州,沿着卫河而上进入运河,朱瞻壑在这通州码头下了船,看着这个他曾经来过一次的地方。
而夏原吉,从来都只看钱。
在他们看来,朱高炽的做法有些太不理智了。
因为,在杨荣等人听起来,朱高炽这已经是有些意动了,只要自己等人再努力一些,他们所想的可能就不是问题了。
蹄铁撞击地面,发出清脆的声音,但却渐行渐远。
嗒,嗒,嗒……
相反,没有得到传诏对于他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
有些事情,比打趣他更重要。
在这世间,任何问题其实都是存在不同意见的,不可能有任何一个问题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杨溥等人面面相觑,皆是无力地叹了一声。
顺天府,皇宫。
“你们……都这么想?”
“不对。”杨荣站了出来,打断了杨溥的话。
“还请世子殿下,珍重。”
其实之前还是挺好的,老爷子虽然一病不起,但终究还是活着,再加上朱高炽有多次监国理政的经历,大明的朝政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什么变化。
“行了,不说这些了。”看着夏原吉有开口的意思,朱瞻壑摆了摆手,打断了夏原吉。
对于朝廷来说,或者应该说是对于他们来说,吴王世子终究是个祸患,越早解决,就越早安心。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