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恶名远扬
第二十七章 谁都没想到的转折

“第二次,汉王世子先是逾越了规矩和礼制,自行处理了杭州知府鲁秀得之子,后又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处决了骚扰大明的倭寇,除了让他在人们心中嚣张跋扈胆大妄为的印象愈加深刻外又给蒙上了一层新的阴影。”
这已经不是他能够评论的了。
直到这个时候,朱棣才彻底放下了之前的那几分猜忌,在心中给朱瞻壑打上了几个稳定且准确的标签。
“弘济,坐。”朱高炽招了招手,示意杨溥坐下。
皇宫,文华殿。
“我不愿意对一个孩子出手,但这个孩子实在是太出色了,就连瞻基都远远不及。”
“可能百姓不知道,但文臣知道,陛下知道,您也应该知道,一个这样形象的人怎么能成为大明的储君?”
“你的意思是……”朱高炽闻言愣了一下,带着满是不忍的语气开了口。
黄淮跌跌撞撞地进了文华殿,语气焦急。
!!!
“殿下,想要臣怎么想?”沉默良久,杨溥终于还是开口了。
这很合理,但又不合理。
“不!微臣不是那和*图*书个意思。”杨溥虽然低着头,但还是不着痕迹地用余光瞥了一眼朱高炽的反应。
“唉……”朱高炽深深地叹了口气。
“弘济,你知道的。”朱高炽叹了口气,这口气里充满了迷茫,也充满了失意。
“依微臣愚见,汉王世子恐怕才是顶级聪明之人,不遗余力地想要逃离这个旋涡,也是在告诉殿下您,他无心储位……”
“第一次,汉王世子看似是一击正中陛下的心窝子,但实则却是在告诉世人,他这个汉王世子是个嚣张跋扈的无用之辈,胆大妄为到了连备倭军都敢调动。”
但现在,这些都不是很重要,因为还远远不到那个时候……
“看样子,这下子禁足的惩罚已经不太够了……”
要知道杨溥的谨慎是出了名的,哪怕是在杨士奇去世之后他接任了内阁首辅,但在上朝的时候却还是低着头循着墙角走。
只不过,他们俩一个当今皇太子,一个东宫辅臣都没想到,这件他们都以为看透了的事情也会出现变故。
m.hetushu.com•com所以没有一直持续下去是因为一场变故,一场在永乐十二年时,因为汉王构陷导致东宫属官全部逮治诏狱,直接导致了杨溥在东宫地位的降低。
看着锦衣卫送上来的奏疏条陈,朱棣眯着眼睛笑了起来,但笑声中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气,反倒全都是满意。
然而,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人很多,但也很少,看出来这点问题的人有,但也有人没看出来。
然而,杨溥的回答却出人意料。
在这十年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杨溥都没能像杨士奇、杨荣他们那样直接参与进去,最重要的是他直到太子朱高炽继位之后才被放出来。
杨溥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在一旁提醒着。
作为汉王的朱高煦尚且还未去就藩,作为汉王世子的朱瞻壑去云南做什么?
要知道,有时候一个出色的候选人很容易有,就算没有天生的也可以培养出来,但一个出色的辅政人选却是想当难得的。
杨溥闻言低头不语。
“哦?怎么说?”朱高炽打起www.hetushu.com.com了精神,甚至还有一点点振奋的意思。
“殿下!陛下下令,今年除夕,在宫中的皇子都要携长子参加晚宴!”
“我又何尝不知道?但我实在是不敢,也不愿去相信这件事,若是我相信了,那皇家……”
“你对汉王世子一事是怎么想的?”
“嗯?”朱高炽先是一愣,然后就陷入了沉思之中。
“殿下还有何吩咐?”杨溥站定,躬身开口。
“一次又一次,汉王世子做法激进,虽然因为帮百姓抢收粮食和诛杀倭寇的原因让百姓对他极有好感,但却败光了在文臣面前的形象。”
“若是您静下心来就会发现,汉王世子所做看似都是在为汉王争取利益,但实则恰恰相反,将汉王推得与您越来越远了。”
其实不是杨溥能力不够,也不是其他人更加出色,只是因为和被很快放出去的黄淮不太一样,杨溥在诏狱里被关押了整整十年。
……
“弘济啊,你等等。”
合理的是这惩罚定得很合理,不多也不少,但有心之人却发现,这道旨意下的时间hetushu.com.com,或者是局势不太对。
同样的,他也知道了他这个孙子的想法,但要说这人吧,有时候就是犯贱。
没等到晌午,汉王世子放狗咬伤了回京复命的功臣丰城侯这事儿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整个应天城,也飞进了深墙大院的皇宫。
“第三次,他纵恶犬咬伤丰城侯李彬,而且还是回京复命领赏的功臣,可以说是影响更加恶劣了。”
这也就算了,要说这朱瞻壑是汉王嫡长子,替父治理封地也算是名正言顺,但特么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做什么?
当然了,永乐大帝一生经历过无数种变故,自然也知道人心是会变的,更会留一手后手。
“殿下,其实您与介庵(黄淮)一样,都是当局者迷了。”
然而,说出来的话却实在是太过模棱两可。
杨溥低着头,并没有立刻答话,而是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微臣还是想要对您说,仁厚是好事儿,但太过仁厚就可能会适得其反。”
很快,宫中传出来的旨意就被送到了应天城外的庄子里,这次朱瞻壑除了被禁足,还被勒和-图-书令在年后立刻动身,前往云南。
之前朱瞻壑的所作所为全然不像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出色的表现加上缜密的心思让朱棣心中升起了一丝似有似无的危机。
他担心自己埋下一条祸根,一条极有可能导致大明王朝覆灭的祸根。
很多人都知道内阁三杨是明初文臣的代表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现在的杨溥其实才是三杨之首。
“哼哼,这个臭小子……”
“殿下!殿下!”
……
但现在他确定了朱瞻壑没有那种威胁,或者说朱瞻壑本心是不想变成那样的,可他却更加坚定了将朱瞻壑留在身边的想法。
看着汇报完事情就要告退的杨溥,朱高炽开口叫住了他。
“更何况,这个孩子还是老二的嫡长子……”
朱高炽的反应……让他欣慰,但也有些失望。
太子朱高炽的继位是充满了危机和不确定性的,最后之所以能够成功,可以说是杨士奇居功至伟,在狱中被关押了十年的杨溥自然是无法与之比拟的。
“殿下。”杨溥再次沉默了许久才开口,待到他开口的时候嗓音已经有些喑哑了。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