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形势险恶

而陈越,自然倾向于郝军使者所说。
命令中,郑芝龙竟然要郑森和郑鸿魁二人设法带走军队,放武昌的十万贼军前往九江。
郑森的话语慷慨激昂,令郑鸿魁根本无法反驳,郑鸿魁只能答应,置郑芝龙的命令于不顾,全力助郑森牵制住张定国大军。
即便郝摇旗投降西军,西军也绝对不可能给出更好的待遇。而且现在局势未明之时,郝摇旗也没必要匆促做出选择。而且是选择向西营中只是一将军的张定国投降。
若能坑害了陈越,东番势力失去首领的情况下,自然无法在和郑家争雄。
对父亲郑芝龙传来的命令,郑森自然极力反对,他怎肯做出这种有悖于大明的事情?更不愿做大明的罪人!
“快到了黄州。”郑森倏然一惊,前不久清醒的时候自己还在和叔叔郑鸿魁争执,现在竟然快要到了黄州,自己到底昏睡了多久?
“这是那里?”在家将的搀扶下,郑森努力的坐了起来,身下晃晃悠悠hetushu.com.com说明这在船上。
“大公子,您醒了!”一旁侍候的郑家家将惊喜地叫道。
按照使者报信的时间来看,张定国军到达九江应该还有数日的时间,若是不想腹背受敌进退维谷,九江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数日内想法击败张献忠军,而这又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不论是郑家军,还是武昌的张定国,实力都在自己之上,郝摇旗不能不惊惧。
“大公子,大公子!”谁知郑森刚刚下床,却被几个家将挡住了去路,“二老爷吩咐过,大公子您只管在船上休息就行,军务自然有他代劳,就不劳大公子您费心了。”
若不是郝摇旗说谎,说谎的便肯定是郑家了。虽然不知道郑家为何要这么做,但从东番和郑家之间的矛盾来看,郑家就有理由陷陈越于不利之地。
惊怒之下,郝摇旗派人往九江给陈越送信,自己却带兵后退了二十里。联想到郑家先是失约再是发兵进攻自和*图*书己,郝摇旗不得不认为,郑家军队已经和贼兵联合,背叛了大明!
郑森用手揉着脑门,好使得自己更为清醒一些,不久前和郑鸿魁之间的争执再次在脑海中回想。
像郝摇旗这样地位这样实力的将领投降,也绝对会由伪大西帝张献忠亲自招降。张献忠被困在江西境内,哪里能够分得出手去招降千里之外的郝摇旗?
想到张定国率领大军到达九江的后果,郑森顿时不寒而栗。
没想到这一切只是郑鸿魁缓兵之计,郑鸿魁竟然敢背地里给自己下了迷|药,然后私自撤军到黄州!
不过让他意外的是,郑家军队并未继续进攻自己,而就那样撤兵往东去了。武昌的贼军也没有向自己发动进攻,而是留下少部分军队守城,大部分军队顺江而下,正在向九江进军。
汉阳,汉水对岸的郑家营寨人去楼空,只剩下郝摇旗军形单影只。
然而郑芝龙的使者还有叔叔郑鸿魁却竭力劝说,劝他要以大局为重和*图*书,以郑家利益为重,听从郑芝龙的安排。
郝摇旗虽然算不得忠臣赤子,可就陈越的了解,还算是一诺千金的人物。不说陈越和郝摇旗的交情,单凭明军给郝军的待遇,侯爵爵位、单独成军、粮饷从来不缺,这种待遇已经算是极好。
先不说九江文武日夜筹谋商议对策。距离黄州一百里外的江上,郑森躺在船舱里悠悠醒转。
若是齐国公陈越战败,从九江到南京,再无能抵挡贼军的部队,大明将有亡国之虞!
“陈兄弟啊,不是我老郝不帮你,实在是无能无力啊,我总不能让这几万兄弟去送死不是?”
“距离黄州还有一百里,二老爷吩咐小的照顾好您,大公子您是否要吃点东西?”
退回长江西岸后,郝摇旗愤怒的派人去郑家营地质问,谁知使者却被郑家杀掉,然后郑家船队悍然来攻。幸亏郝摇旗做了准备,损失才不算太大。
……
“什么郑家利益为重?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大明若是不在,我和_图_书郑家的利益又如何保证?”郑森愤怒的质问道。
这到底是怎么了?郝摇旗根本看不明白,琢磨不透。
原本一场联合对西贼的作战,郑家竟然失约,害得郝军独自和西贼对敌,损兵数千。
他的任务是联合郑家牵制张定国贼军,可现在郑家已反,凭郝摇旗的实力又岂是张定国贼军的对手?
约好和郝摇旗共同发兵向江对岸的贼军发起进攻,谁知在进攻的前夜,突然一艘江船从下游来到了汉阳,带来了郑家家主郑芝龙的命令。
“我二叔在哪里?我要见他!”郑森怒发冲冠,翻身下床,就要往船舱外走去。郑家军私自退兵,凭郝摇旗的实力根本无法抵挡张定国,郑森能够想到,十万贼军恐怕正在顺江而下前往九江。
不过就算陈越能够猜出事情的起因,现在也没有精力处理这种情况。不论是郝军还是郑家军都远在数百里之外,陈越身在九江实在是鞭长莫及。
陈越只能分别给郝摇旗和郑森写信,劝诫他们大局为和-图-书重,先倾力阻止张定国顺江而下再说。至于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就不是陈越能知道了。
九江齐国公陈越正在和数十万贼军激战,若是放任这十万贼军再赶到九江两面夹击,会造成什么后果郑森自然深知。
郝摇旗喃喃的自言自语道,不是他不讲义气,而是形势太过险恶……
郝摇旗能够想象张定国帅军到达九江造成的后果,可是他却无可奈何。
郑家使者和郝军使者各执一词,都说对方要反,具体情况如何,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朝廷待我郑家不薄,一家两伯爵,兄弟两总兵,而我年方弱冠却受到陛下赏识,委任为巡抚之高位,陛下的隆恩天高地厚,我郑家自当竭力报恩,怎能做出不忠不孝之事?父亲自小教我忠孝,送我去国子监读书,没想到他竟然做出如此的不忠的事情。郑森虽然不才,却不能放任父亲一错再错。不能任凭父亲为了一己之私陷大明于绝境,更不能为了一家的利益,置大明百姓于水火之中!”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