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激战长筱

如果织田、德川联军在第一线布置了密密麻麻的长柄队,大概武田胜赖就不敢用骑马武士进行正面突击了吧,但他根据侦查所得,敌军第一线乃是铁砲兵。因为铁砲发射速度缓慢,射程也近,一般情况下都是派骑马武士快速突击,冲散铁砲队,然后配合从后跟进的步兵扩大战果,将敌军阵地撕成碎片的。这就是胜赖所以看似无谋地多次发起正面冲锋的缘由,因为他没有考虑到铁砲密集使用所造成的杀伤力有多大,也没有认清在敌军铁砲兵身前除了连子川外还有浅壕,还有马防栅——换了任何一名没有经历过类似情况的将领,谁都会这样指挥的,后人实在不应该过于苛责胜赖。
为引诱武田军出击,信长还考虑让重臣佐久间信盛前往诈降,而德川家臣酒井忠次则提出,派小股部队绕路奇袭鸢之巢山,定可解长筱城之围。信长呵斥说:“我要一战消灭武田军主力,小小的长筱,丢不丢都无关大局!”酒井忠次嚅嚅而退,心中愤恨不平。
那么,还有没有能够提升铁砲发射速度的方法呢?事实上这种方法确实是存在的,最早的相关记载存在于十六世纪的欧洲,很有可能也随着铁砲的进入日本,这门技术同样传了过来。
山县昌景、马场信房等宿将本能地感觉到此战不祥,因此建议全军撤回甲、信,以待后举。他们的这一建议对武田军保存实力是有利的,对胜赖本人的威信却会造成致命的打击。长坂钓闲斋和迹部大炊助一力主战,因为他们本是胜赖从诹访带来的重臣(胜赖原本出继母族诹访氏),他们的忠诚心是奉献给胜赖一人的,而非那个以小孩子信胜为家督的甲斐武田氏。
依靠酒井忠次、水野忠重等大将的奋战,德川军初战小胜,杀死武田军数百人,但随即因为胜赖的马标【作战时指示大将所在位置的标志物。日本古代战争中的马标,多为长杆上挑着形式多样的物品,比如折扇、金伞、旗帜、羽毛,等等。】在阵前出现,而吓得转身败退,逃入城中固守。
利用铁砲和马防栅,信长成功地达成阻碍甚至大量杀伤武田氏骑马武士的作用,但当三轮冲锋过后,武田军大群步兵杀到了阵前,面对排列密集的步兵,马防栅后的铁砲本该发挥出最大的杀伤威力,然而事实上,铁砲的作用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弱。
终究,这种实用技术肯定是在实战中由实际使用者来发明的,而不会是坐在阵后指挥的总大将信长,即便信长喜欢使用铁砲,时不时在主城中射靶为乐,他也不可能凭空想出三段射来。然而善于学习,并加以革新运用,却正是信长无人可及的长处所在。
就这样,两军很快从单方面屠杀转为短兵混战的局面。杀至下午一时左右,山县昌景率小山田、甘利等队的残部从侧面杀入敌阵,柴田、丹羽、羽柴队不敌败走。紧接着,奋勇无前的山县昌景又引一军转向攻击德川军本阵。德川氏大将本多忠胜指着阵前身穿白丝威具足、头戴金色大锹形兜的武将大呼道:“那人便是山县昌景!”命令所有铁砲瞄准射击。巨响过后,山县昌景猝然倒地。
今川氏真是今川义元的儿子,和信长本应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才对,但如今形势不同了,寄人篱下的氏真又怎敢露出丝毫愤懑之色?而信长为了对抗一直对美浓、三河、远江等国侵攻不休的武田胜赖,也需要拉拢这位骏河的旧领主来做号召。两人相谈甚欢,氏真献上千鸟和宗祗两具名香炉,信长假惺惺地收一座,还一座。两人还共约在相国寺内蹴鞠(踢球)为戏,真是其乐融融。
在下在前面这段一直使用“骑马武士”一词,而不使用“骑兵”一词,因为事实上战国时代并没有明确编组的骑兵部队,如前所述,武士大多是附着于土地上的,他们的武器装备都是个人置办的,经费来源于所得的俸禄或领地的年贡,因此只有上位武士才能养得起马。武田氏领国内的武士不可能尽数带往长筱前线,还必须留下各地的守卫部队,因此到达长筱的骑马武士也不会是武田家中的全额,要打个折扣,可能在三千人左右。
织田信长在设乐原上,沿连子川设置马防栅,一方面是为了便于运用铁砲,另方面也是故意示弱,以麻痹武田胜赖。胜赖听说信长的布阵以后,大声嘲笑,认为信长是害怕武田氏骑马武士的冲击力,这才摆出守势,不敢主力决战,只打算长期对峙,想把武田军耗走。在这种情况下,胜赖才终于驱动主力部队,直插设乐原——他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掉入了敌人设下的陷阱之中。
这个战场,就是设乐原。信长先在设乐原布阵,连马防栅都立好了,可见战前准备有多充分。武田军冒然踏入他人的主场作战,战斗还没开始,在策略运用上就已经处于下风了。
信玄所以传下那样的遗言,是怕胜赖威望难以服众,又怕因为自己之死而引发国中动乱,所以要儿子先整顿内政,积聚实力吧。然而正如今川义元死后,今川氏真专心治内,结果造成西三河德川家康的背反一样,因为家主去世就将扩张的势头收为内敛,很可能会给外样众们造成错觉,以为武田氏大势已去和-图-书,最辉煌的时代将随着天才信玄一起被埋葬掉。所以胜赖不从父亲的遗言,继续发兵向西方进攻,其实也有他不得不为的苦衷存在。
说了上面那么多,似乎信长用铁砲来攻击武田军,完全是异想天开的不可能的事情了。然而咱们在分析了织田、德川方的情况以后,还必须转过头来,分析一下武田军。武田氏的骑马军团号称天下无敌,那么胜赖带来长筱附近的这一万五千兵马,其中究竟有多少是骑兵呢?这些骑兵的组织性究竟如何呢?
上述三支驻守在马防栅附近的联军长矛部队,一遭到武田军攻击,立刻收缩回马防栅后面。而几乎同时,栅后突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硝烟起处,砲弹乱飞,武田骑兵还没有意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已经纷纷中弹,撞倒在马下。顷刻间,山县昌景麾下数百名勇士魂归极乐。
“四名臣”之一的山县昌景之死,才是武田军真正噩梦的开端。织田信长见敌军因勇将阵亡而士气低靡,遂命令全军从马防栅后杀出,开始最后的总突击,德川军也从侧面展开夹击攻势。武田军名将纷纷倒在设乐原战场上,除小幡宪重和山县昌景外,还包括横田备中守高松、真田源太左卫门信纲、真田兵部昌辉、土屋右卫门昌次、高坂源五郎昌澄等数十人。
「长筱城外的较量」
到了本年四月,武田胜赖在父亲信玄去世三周年的法事上告知诸将,他准备发兵攻击三河国,进而长驱西进,完成信玄上洛的遗愿。从这一战略决策来分析,胜赖年轻气盛,性子比乃父急了不是一星半点,他不肯再迁沿日久地从骏河、远江沿东海道上洛,而要直接出岩村口,攻打美浓和三河,争取一举就将织田、德川两家的主力尽数消灭干净。这一战略有些托大,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成功的希望,武田家的前途,就全要看胜赖的具体用兵之策了。
首先从战略方面来考虑问题,武田胜赖以外姓回归本宗,老爹又不明令让他继承家督之位,而只是当儿子信胜的“后见”(监护人),威望实在不足以服众,面对信玄留下的诸多骄横的老将,必须打赢一场决定性战役才能使自己的宝座稳如泰山,为此他只能频繁发兵东进,寻找与织田、德川主力决战的机会。长筱合战,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听从了马场、内藤等人的建议仓促退兵,则师出无功的罪过最终很可能落到胜赖自己头上,他恐怕再难重振声威了。因此武田军寡,并且士卒疲惫,织田、德川联军则众而有备,从纯军事角度来说,胜赖实在应该退兵,但从政治影响来考虑,他却可悲地不得不经此一战。
两军在设乐原接战的几乎同时,酒井忠次奇袭队开到了鸢之巢山下,经过猛攻,武田军守将武田兵库助信实战死,城砦失陷。得知救援赶来的奥平贞昌也趁机杀出长筱,把围城敌军驱退。
于是河内一国彻底平定,信长命令将国内大小城砦全部堕毁,以防有宵小之徒再据而起事。其实此番用兵,真正的目的不是消灭三好康长,而是为了震慑石山本愿寺。信长即将用兵于东,对于顽抗不降的本愿寺,他准备留到下一步再来收拾。此时本愿寺已被重重包围,投降或者灭亡都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然而当天半夜,信长突然秘密召见酒井忠次,命令他率领两千三河精兵,并拨给自己的五百铁砲兵,趁夜色秘密南渡丰川,东进奇袭鸢之巢山。忠次喜出望外,踊跃而去。
四月十二日,武田大军从甲府踯躅崎馆出发,二十一日进入三河国,并很快就攻取了长筱、吉田两座要塞的周边诸城。
「包围本愿寺」
即便以“骑马军团”之名威震天下的山县昌景的“赤备”,也并非全由骑马武士组成,只是相对于别的武将所部来说,这支部队装备精良,骑马武士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已。事实上,日本国内多山地丘陵,平原上也大多布满了水田,是并不适合大数量骑兵纵横驰骋的,日本古代,骑马武士并非部队的主力,数量普遍很少——可以比之为我国的江南地区,所谓“北人骑马,南人操舟”,南方政权是不可能组建大规模骑兵部队的。
长筱合战,据说杀死武田军兵卒近万人(此数字恐怕不尽不实),其中半数都是德川军的功绩,而织田、德川联军损失也有六千之数。但士卒的伤亡并不是最重要的,武田氏无数名将殁于是役,信玄亲手组建的家臣团濒临崩溃边缘,这才是致命伤。对于武田氏来说,长筱合战对家族的损害,恐怕更甚于刀弥坂合战对朝仓氏的损害。
三河长筱附近,原本由“山家三方众”控制着——即长筱、田峰的菅沼氏,以及作手的奥平氏。桶狭间合战以后,“山家三方众”即从属于新崛起的德川氏,元龟二年(1571年),准备整军上洛的武田信玄又策反了这三个家族。信玄死后,德川家康再度策反作手的奥平贞能,并且发兵攻克了长筱城。武田胜赖为长筱城菅沼氏复仇,出兵讨伐作手,并将奥平氏从前送来的人质仙千代(贞能的次子)斩首示众。为了安慰和酬谢奥平贞能,德川家康遂封贞能的长子贞昌担任长筱城主https://www.hetushu•com•com——当年贞昌年仅十九岁。
据说今人用老式火绳铳做过测试,熟练的射手可以一分钟发射三到四发子弹,也就相当于15秒到20秒发射一砲。铁砲的有效射程只有100米,100米外就很难命中目标,并且就算命中了,也无法穿透武士身上的铠甲。而身穿甲胄的骑马武士发起冲锋,可达时速四十公里,也就是说,1秒钟可以冲出110米去。两相对比,如果把握距离,第一发铁砲可以命中敌人的话,那么还没等发射第二发,敌骑兵就已经冲到面前,甚至连大刀都已经当头砍落下来了。
不能责怪武田胜赖不重视铁砲的威力,武田氏拥有天下闻名的“骑马军团”,在开阔战场上,骑兵的强势机动力和攻击力,都不是起码等数量的火器步兵所可以比拟的。况且,当时的老式火绳铳非常落后,不但瞄准精度差、射击距离近、故障发生率高,并且最重要的是射击速度慢得惊人:第一步,先要打开火药袋,取出一定份量的火药放入枪管,再用铁钎舂实,然后放入铅弹;第二步,磨擦火石,点燃火绳;第三步,瞄准目标,扣动扳机,使火绳落下点燃火药。这样的射击速度,想要正面与高速机动的骑兵相抗衡,简直是做梦。所以从铁砲传入日本以后的数十年间,一直没能改变旧式野战的模式。
如果胜赖看穿了信长之计,那他是天才,即便看不|穿,也不能因此就说他无能、蛮勇。
《信长记》、《当代记》、《武德大成》等书中,确实写着信长在长筱之战中运用了“铁砲三千梃”,然而最可靠的史料《信长公记》中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记载。太田牛一在书中明确写道:“给了奇袭鸢之巢山的酒井队五百梃铁砲,设乐原战场使用了一千梃。”如果算上德川家康也可能积攒并集合了数百梃铁砲,则长筱合战时正面攻击武田军的不会超过一千五百梃铁砲,是传统说法的一半。
在设乐原,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激战,因为马场美浓守信房、内藤修理亮昌丰、穴山陆奥守信君等名将的奋战,武田军已经突入织田、德川联军阵中,连续破坏了两道马防栅。但因为地面杂草丛生,坑洼不平,并且堆满了尸体,使他们很难快速集结力量,扩大战果。信长见势,急派柴田修理亮胜家、丹羽五郎左卫门长秀、羽柴筑前守秀吉三将率一千五百生力军前往增援。
「长筱合战」
信长听说此事,大为恼火。他和本愿寺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多年,双方打打停停,还不时扛出朝廷和幕府来假装和谈以拖延时间,对于信长来说,他要把主要精力花费在北线和东线,着力剿灭朝仓、浅井以及长岛一向一揆,所以只是修筑付城封锁本愿寺,尽量使那些和尚在西线掀不起什么风浪来。然而如果本愿寺与三好康长等畿内诸侯勾结起来,共同发兵袭击京都的话,他的整体战略部署就都会被打乱。
然而直到这时候,武田胜赖却仍然执迷不悟,发动了第四次自杀性的进攻。第四阵由胜赖的堂兄弟武田典厩信丰等将统率,都穿黑甲,打着黑色旗帜——就在此时,传来了鸢之巢山失陷的消息。
战斗在五月二十一日清晨六时展开,武田军利用骑兵优势,对织田、德川联军的设乐原阵地展开了汹涌的一波又一波的强大攻势。首先是左翼先锋、打着黑底白桔梗旗的山县昌景队攻击德川军,然后是中央先锋内藤昌丰队攻击织田军泷川一益部,右翼先锋马场信房队攻击织田军佐久间信盛部。
「战国时代的铁砲」
于是信长召集畿内各路兵马,亲自率领着从京都出发,往河内国杀去,首先攻克了本愿寺的支城萱津,然后大军包围了高屋城。据说织田大军总数达到十万,见者无不胆战心惊。初战不利后,三好康长急派松井友闲觐见信长,提出降伏的请求。对于这些屡次和自己作对的封建割据势力,信长却要仁慈得多了,欣然接受。
这就是可笑更可悲的无节操的政治吧。
这三千名骑马武士各有所属,而并不属于一个统一编制的骑兵军团,因此向织田、德川联军设乐原阵地发动冲锋的几个梯队,不可能全部都是骑马武士,而肯定是以骑马武士为先导,后面跟着手持刀枪的步兵。战国时代作战的惯例,也是以骑马武士先冲散敌军阵列,然后步兵跟进,展开全面肉搏战。
更重要的是,信长麾下的铁砲以及铁砲兵并非全部操控在他自己手里,各路将领部下都有铁砲,许多城砦的守军也都配有一些铁砲,要把这些铁砲集合起来,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武田大军包括甲、信两国的主力,以及西上野(今群马县)小幡众,骏、远、三三国的作手、田峰、武节诸城部队,总兵力达到一万五千,而长筱城中,才不过区区五百守军而已。奥平贞昌匆忙派人向德川家康求救,家康早就被武田军吓破了胆,不敢单独面对,再度求援于织田信长。
好吧,就算10秒一砲,有效射击距离为百米,在时速四十公里的骑兵面前,还是只有打一砲就被砍倒的下场。更要命的是,今人试射,一分钟内连发七砲,其中三砲卡壳,只有四砲打响,而且还没等七https://m•hetushu.com•com砲发完,射手已经全身都被笼罩在硝烟中了,几乎无法看清前面的目标……
一般都认为织田信长革命性地发明了三段射击法,并在长筱第一次大规模运用到实战中去,而武田胜赖不顾地势所限,无谋地用骑兵向敌马防栅展开正面突击,这才遭受重大损失,一战而几乎国亡。然而实际上,问题却并没有那样简单。
长筱之战,信长首先圈定在设乐原布阵,一方面用狭窄的地形阻遏武田骑兵大范围机动,另方面也示敌以不敢战,引诱胜赖前来。他沿连子川布阵,修建重重马防栅,同样也是为了把敌骑兵的冲击力尽可能压缩到最低——用马防栅来协助铁砲发射,据说最早也是由杂贺众发明的。在这种种前提下,才谈得到大数量铁砲的运用,以及铁砲兵与长柄队、持刀武士的协同作战。
「真正的长筱」
武田军第二阵由胜赖的叔父逍遥轩信廉,以及小山田信茂等将统率,在连射的铁砲面前同样铩羽而归。然后是第三阵,主力为上野国有“赤武者”之名的小幡队,大将小幡上总介信重身先士卒,却落得个中弹丧命的下场。德川军石川数正、内藤家长、内藤信成、榊原康政、内藤正成、本多忠胜等将趁势率两千步兵从马防栅内冲出,追杀残敌。家康下令:“无须费力割取敌将首级,重要是杀得一个不留!”
织田信长用铁砲和马防栅部分代替了长柄队的功效,并且铁砲在近距离具备相当可怕的杀伤力和威慑力,也便于及时由守势转为攻势。为了避免武田氏的骑马武士从侧翼突击铁砲队,他一方面选择了相对狭窄,不利于战马迂回的设乐原为主战场,一方面也在马防栅的衔接处及侧翼布设了长柄队。
就这样,长筱城兵的战意因援军即将赶到而变得更为高涨,抵抗也更为勇猛。万般无奈的武田胜赖只得放弃围城,主力转向西面,迎战正在设乐原布阵的织田和德川联军。激烈的战斗一触即发。
且说去年六月,武田胜赖领兵包围了德川家康麾下小笠原氏镇守的远江国高天神城。信长此时已经攻灭了朝仓、浅井两家宿敌,不再那么捉襟见肘,派发不出援兵了,于是急命镇守岐阜城的长子信忠赶去增援。信忠得到父亲的指令,丝毫不敢懈怠,匆忙出兵,于第三天就赶到了三河国吉田城。然而就在此时,传来了坚城高天神陷落的消息,原来是城将小笠原与八郎做了武田军的内应,打开了城门。织田信忠被迫无功而返,退回岐阜城。
传统认为的长筱合战,经过是这样的——
最后,再补充一点,即骑兵不会排列成密集的方阵冲锋,从而变成铁砲的天然靶子。骑兵冲锋从来都是三三两两,呈零散的小队状前进的,如果队列过于密集,很可能因为战马的奔跑速度有快有慢,造成相撞甚至是大混乱。在射击精度很低的火绳铳时代,要想利用铁砲的密集发射对正在冲锋中的骑兵造成严重伤害,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根据越后国战国大名上杉氏的“兵役帐”(战时征发兵役的名册)来估算,上杉氏全盛时期的骑马武士数量在三千人左右,那么与上杉氏实力相当,并且同样以骑马武士享誉天下的武田氏,数量应该不会超过五千人。
天正三年(1575年),武田胜赖再次亲统大军,出美浓岩村口,南下攻击三河国的坚城长筱(今爱知县凤来町长筱)——著名的长筱合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然而,当强又卫门被捆绑在木架上,立在泷川对岸,遭监视的武田军催促、喝骂时,他却扯开喉咙大喊:“我已经在冈崎见到了主公和织田公,织田公带来了数万大军,很快就会消灭敌人,将大家解救出去的。再坚持一下,一定要再坚持一下!”立刻,他就被乱矛攒刺而死。
天正三年(1575年)四月,信长还没有从京都离开,回归岐阜,就听说河内国高屋城的三好康长(笑岩)举动很不寻常。三好康长乃是三好家族中的大长辈,是当年掌握畿内的三好长庆的叔祖父,也是著名的文化人。康长本跟随着家督三好义继归服于信长麾下,后来义继屡次掀起反旗,直至城破身死,康长因此心不自安,就暗中和本愿寺勾勾搭搭的,想要脚踩两条船。
信长首先要对付的强敌,就是东方的武田胜赖。据说武田信玄临终时嘱咐胜赖,要将自己的死讯密而不发,同时三年内不要对外侵攻,以免穷兵黩武,为人所趁。但是年轻气盛的胜赖却把父亲遗言当作耳旁风,掌权后不但屡屡兴兵,还或出岩村口,或攻远江国,一会儿织田,一会儿德川,打得个不亦乐乎。
因此织田、德川联军只要能够利用地形之便阻碍住了武田氏少量骑马武士的冲锋,仗着人多势众,就可能把握住战斗的主导权。长筱合战以前,一般用来阻碍骑马武士冲锋的是长柄队,但长柄队只有防守之力,却无进攻之能,而且长柄队如果不密集排列,就很难挡住战马,如果密集排列,则很难让身后的攻击部队穿插到阵前,及时由守势转为攻势。当然,一般情况下,骑马武士都会避免正面突击长柄队,而会选择从侧翼穿插。
十三日,就在这一天,织田信长、信忠父子亲率三万大军离www.hetushu.com.com开岐阜城,当晚在热田神社的八剑宫进行战胜祈祷。看到八剑宫残旧破败,信长竟然还好整以暇地命令冈部又右卫门担任监工,尽快将其修缮一新——他这种安祥的态度,使得士卒们信心大增。
这是因为当时的老式火绳铳除了上述种种缺点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寿命太短,报废率极高,而即便不报废,在发过数十砲后,砲管也会火烫得无法手持。午后马场信房等将所以能够突破多重马防栅,开始与织田、德川联军短兵相接,或许就是因为经过数小时的连续发射,织田军的铁砲兵都已经基本无法继续发挥作用了。在面对铁砲连射而成排倒下、死伤枕藉了整整一个上午以后,武田军依旧苦战不退,还可以击溃敌军数队人马,创造杀伤数百上千人的战绩,说明这支由武田信玄所一手创建起来的部队确实是天下无敌的,或许只要再努一把力气,织田、德川联军就会全线崩溃。
正因如此,铁砲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作为战争主力来使用。当时的战国群雄中,第一个将铁砲大规模运用到实战中去的,正是甲斐领主武田信玄,他首先组织起了规模空前的铁砲部队,在城池攻守战中发挥了相当惊人的效用。攻城的时候,百砲齐鸣,可以震慑敌胆、削弱守方的士气;守城时据险向下齐射,距离和精度的不足都可以大幅度弥补。信玄的宿敌上杉谦信也很注重火器的运用,在本城春日山创建了自己的铁砲作坊。然而,在织田信长之前,还没有一个人敢将铁砲如此大规模运用到野战中去,更没有人敢以之来正面对抗骑兵。
他是真的爱护家康呢,还是资助黄金,为的是让家康帮自己挡住东线,甚至于故意展示自己的富裕,留下潜台词“好好跟我干,千万别起二心,你玩儿不起”呢?那就谁都不知道了。
胜赖本人认为,武田军的战斗力天下闻名,织田军不敢速进以解长筱之围,又不敢选择开阔地作出主力决战的架势,反而在易守难攻的设乐原布阵,明显是心怀惧意,以勇击怯,没有不胜之理。因此他否决了马场信房等人的建议,在长筱以西的鸢之巢山等砦留下部分兵马,以继续监视和包围长筱城,自己则亲率主力西进,浩浩荡荡杀向设乐原。
「武田军的崩溃」
德川家康派长子信康统率七千兵马于宝藏寺布阵,防守通往冈崎的干道——防备胜赖向他父亲学习,再度绕过坚城,主力直线西进——自己则率五千兵马进入吉田城。
后人不能仅以成败论英雄,不能因为信玄是天才的兵法家,就认为他的策略全都是正确的,毫无瑕疵,不能因为胜赖最终败亡,就认为他的所有举措全都不当。
拉回来再说长筱之战,武田胜赖为了自己的威信不堕,可悲地不得不在三河国内与织田、德川两家展开总决战,但他所没有料到的是,小小的长筱城竟然坚持了一个多月都未能攻克,这一方面使得武田军士气下降,另方面也使胜赖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性,他被迫必须遵从信长所设定好的战斗规则,前往信长预定的战场去打一场艰难的战斗。
然而武田胜赖与其父的战略运用全然不同,其目的正是围点打援,吸引德川军主力前来和自己决战。在得知家康已经进入吉田城的消息后,他留下部分兵马继续困住长筱,自己则统率主力前进包围了吉田城。
五月十日,武田胜赖决定暂时放弃对吉田城的包围,全军引还,对长筱城发起猛攻——或许因为区区一座仅五百守军的城砦,竟然防守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难以攻陷,使他感觉面上无光吧。十二日清晨,激战开始了,武田步兵手持竹子编成的盾牌,冒着城上急雨般的箭矢和砲弹,一步步艰难挺进。面对汹涌而来的敌人,奥平贞昌利用坚固城防和险要地势顽强抵抗,直守到十三日午后才露出败相,最外层的瓢丸被敌军攻克。
武田军先锋在织田军的三段射前伤亡惨重,胜赖被迫将其召回,换由第二阵继续冲锋。同时,他还命令山县队残部从连子川下游迂回到德川军侧面,杀入突出在马防栅外的德川先锋大久保七郎右卫门忠世与其弟治右卫门忠佐阵中。大久保兄弟背后就是德川的铁砲队三百人,为了保护铁砲兵的安全,他们英勇奋战,与敌前后进退拉锯竟达九次之多。
十四日深夜,强又卫门从排水沟爬出长筱城,随即顺着因梅雨季节而水位暴涨的泷川向下游漂了四公里远,才在雁峰山上燃起狼烟,通知长筱城中,自己已经安全潜出。十五日,在冈崎城中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织田信长决定放弃适于大军决战的广阔平原有海原,选择狭长的设乐原作为进军方向。而鸟居强又卫门也恰在此时赶到阵中。
原来,织田信长预先将三千梃铁砲布置在马防栅后,并且将铁砲兵分为三个梯队,一队填药,一队瞄准,一队发射,使得原本因为填充时间过长,而在两轮发射间可以留给敌人很大冲锋空隙的老式火绳铳威力大为增强——这就是著名的“三段射”。
确实,经过三方原合战以后,德川氏的实力受到严重损害,而且士兵中普遍存在着惧怕武田骑兵的心理阴影,所以性格逐渐从“猪突”(指如野猪般勇猛)转和-图-书向沉稳的家康,是不愿意去打没把握的仗的。为此,他迟迟不肯出兵救援长筱城,一直等得到信长来救的确信,才于五月六日离开本城冈崎。
设乐原北有太山,南有丰川,中夹宽为两公里的平地,织田军就在这一地域,凭藉浅浅的连子川,在西岸布阵。信长在离开岐阜城的时候,据说命令每名士兵都要准备好一根直径十厘米的木材,此时即利用这些木材在连子川岸边修建起数道马防栅,马防栅前面还掘了浅壕,以防备勇猛的武田骑兵的正面冲锋。
次日,信长进入德川氏的本城冈崎,和家康取得了联系。而在长筱方面,武田军攻入三之丸,并尝试派金掘众【开挖金矿、银矿的大名御用矿工,战时也常被当作工兵来使用。】挖地道侵入本丸,却被奥平贞昌识破了。此时长筱城中只剩下了四日兵粮,于是贞昌再度派人潜出重围,向德川家康求救,低级武士鸟居强右卫门胜商自告奋勇地请得了这一重任。
从这点上来说,长筱之战所以能够取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织田信长崭新的战术运用。但这和三段射击却没多大关系。三段射击的原理并不复杂(我国早在汉代,就开始使用弓弩的三段射击),并且不是信长所首创。畿内善使铁砲的许多豪族,如杂贺的铃木众等等,就曾经用三段射击抵抗过织田大军的侵攻,信长或许就是在与他们的对战中,轻易学到了这一门技术。
就在血洗长岛的前一年(1573年),织田信长向辖下各地颁发了盖有他朱印状的文件,要各地整备道路,一方面解决交通问题,便于军团在广大领域内快速移动,另方面也粉饰太平,并且便利商业流通。这些主要干道,于三年后,也即长岛之战后的第二年(1575年)完工了。当年二月底,信长踏着整齐的道路入京,会见了骏河国被武田氏攻陷后逃来此处的今川氏真。
然而这个时候,酒井忠次献计而被信长欣然采纳的奇袭鸢之巢山的计划,却收到了它应有的效果。得知后路被断,随时可能遭受前后夹击的武田军,士气开始大幅度下降,激战了整个上午的肉体和精神双方面的疲劳也开始显现出来。信长及时抓住战机,指挥各军发起最后的反攻——其实直到这个时候,才是胜负将见分晓的关键时刻。而至于山县昌景被杀云云,咱们前面已经提到过铁砲的射击精度是很低的,并非某将大喝:“那是谁谁谁!”铁砲一齐瞄准,就能把敌将轰杀于马下。昌景的阵亡,只是一个偶然事件,而非本多忠胜之功。
然而,信长在长筱真的集合并运用了三千梃铁砲吗?当时铁砲的造价极其昂贵,普通大名花费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时间积攒起上百梃铁砲,就已经足够傲视群雄了。除了专习铁砲技术,赖以作战为生的纪伊国杂贺地区的根来众、铃木众等雇佣兵集团外,恐怕谁也凑不出近千梃铁砲来。虽然织田信长财力丰厚,又向来重视铁砲的搜集和使用,甚至再加上他控制了国友等重要铁砲产地,要一口气拿出三千梃铁砲,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织田信长以三万大军前来救援三河国,武田军中诸名将,比如山县昌景、马场信房(信春)、内藤昌丰等人均认为本军作战已久,士卒疲惫,当以避战退却为最稳妥的方案,然而武田胜赖的亲信长坂钓闲斋、迹部大炊助却主张与敌决战。
况且,设乐原阵地上,从北方的丸山到南方的连子桥,中间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而已,如果三千梃铁砲分三段排布,则相当于两米就要站一名铁砲手,那么布列在阵前阵后的长柄队和持刀武士,又怎样在硝烟弥漫中快速地前后穿插作战呢?
总之,织田、德川联军在信长的指挥下展开全面反攻,武田军全线崩溃,纷纷向凤来寺方向奔逃。联军从后追杀,“四名臣”之一的内藤昌丰于途中战死。下午三时,马场信房亲率三十骑殿后,在猿之桥边目送武田胜赖安全离去后,这才转身自杀性突入敌阵,枪挑织田军四、五将下马,然后壮烈牺牲。
这个方法就是“早合”。也就是预先用薄纸搓一个圆管,一头放上铅弹,一头填入火药并且舂实,然后把塞火药的一头捻细、封口。当使用的时候,只要把纸捻撕碎,露出火药,即可填入砲管,省去了将火药和铅弹分别置入,并用铁钎舂实的时间,也不会因为慌张而放错了应用火药的份量。据说利用“早合”之法,熟练的射手一分钟可以发射六到七发子弹,也就是10秒多点发射一砲。
在禀报了长筱城的危急局势以后,强又卫门不肯留下,只喝了几口水就匆匆返回,可惜在尝试潜回城中时终于被武田军捉获。此时胜赖已对这座小小的长筱城感到极度愤恨和烦躁,他威吓强又卫门说:“通知城中,救援不会赶来,我就放你一条生路。”奔跑了一夜,又饿又累,浑身是伤的强又卫门勉强答应了。
虽然没帮上什么忙,德川家康还是千恩万谢,并且按规矩要支付请援的谢礼。信长对这个小兄弟倒也颇为关照,不但不要家康一钱一米,反而道歉说:“我因为忙,没办法亲自赶来增援,就用黄金来表达歉意吧。”派人送给家康两皮袋黄金,据说沉重得连两名大汉都扛不动其中任何一袋。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