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霸王最后的辉煌

茶道是日本所独有的艺术形式(中国茶很少称为“道”,并且与日本的茶道截然不同),包含有佛教、儒学、建筑、书画、雕刻、礼仪、插花、烹饪、陶器、竹器等非常丰富的内容。我国的饮茶习惯传到日本以后,经过唐代的茶饼煮饮法、宋代的末茶冲饮法和明代的叶茶泡饮法三个阶段的影响,到了室町幕府时代,在村田珠光等名家的倡导下,日本终于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茶道艺术。
天正七年(1579年),织田信长突然写信给德川家康,要他彻查其长男、继承人信康通敌之事,并给予严厉的处罚。原来信长曾把自己的二女德姬嫁于信康为妻,但夫妇二人并不和睦,尤其德姬与信康生母,也是家康的正室、今川义元的养女筑山夫人势同水火。德姬安土省亲的时候,向信长诉说筑山夫人待她如何刻薄,并捕风捉影地报告说筑山夫人与甲斐武田氏暗中往来。
【●毛利氏的壮大】
虽然信雄所为乃是独断专行,但织田信长本人是不会允许近畿有忍者集团这种不安定因素存在的,因此在两年后的天正九年(1581年)九月,他正式授命信雄进攻伊贺,并为他调集了四万大军,派弟弟织田信包担任副将。织田军分三路进入伊贺,经过苦战,担任抵抗军军师的百地正西战死,伊贺国终于平定。为了洗雪前年败退之耻,同时也为了彻底消灭忍者军团这一不安定因素,信雄在伊贺展开了残酷的大屠杀——对比前此他阴谋消灭北畠氏一事,可以看出,信长的这个儿子虽然能力平平,却完全继承了老子的残暴性格。
然而,此时织田氏内部矛盾已经深刻地体现了出来,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两人的竞争是浮在表面上的,此外还有一股潜流,或许直接导致了织田信长之死,那就是诸子争权。信长年龄最长的三个儿子分别为信忠、信雄和信孝,皆非嫡出,而是侍妾所生,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他们都没有继承一门总领权的无可摇撼的资格,同时也都有几乎相等的继承权。信忠年龄最长,也最得信长宠爱,因此他将织田家督之位传给了信忠,以断绝信雄和信孝二人的痴心妄想。然而,信长让位以后并未隐居,信忠作为织田家一门总领留居岐阜,信长却依旧呆在安土城中当他的天下霸主,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信长是想要脱离织田家而构建一个崭新的武家政治体系,织田氏一门总领之位与信长的事业并非密不可分的。信忠是成为织田氏家督了,但他是否能够同时继承乃父信长的事业,还在未知之数。
日本茶道的主体是末茶冲饮,室町中后期从民间逐渐走向武士家庭,战国时代许多著名的武将,都同时也是茶道爱好者,甚至是所谓的“大茶人”。比如织田有乐斋(织田信长之弟)、丰臣秀吉、荒木道粪,等等。当时最著名的茶道宗师是千宗易(利休),他开创了千家流的茶道艺术。千宗易的门人弟子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利休七哲”,即蒲生氏乡(赋秀)、细川三斋(忠兴)、濑田扫部(伊繁)、芝山监物(宗纲)、高山右近(重友)、牧村兵部(利贞)和古田织部(重然)。其中蒲生赋秀是织田信长的女婿,细川忠兴是织田家大将细川藤孝之子,高山重友是摄津豪族,原从属于荒木村重,古田重然也是织田信长的家臣,都是当时著名的武士。
老臣们纷纷退去,此时织田家中的家老级人物主要包括攻略北陆的柴田胜家、进取丹波的明智光秀、攻打东中国地区的羽柴秀吉,以及丹羽长秀和泷川一益,除去胜家、长秀二人外,都非织田家谱代之臣,而是信长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织田信长用人唯才,这是他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佐久间信盛是织田家谱代重臣,居于宿老(总体负责军政事务的重臣称为家老,资历深的家老称为宿老)之位,却事先毫无征兆地就被扫地出门了,这一消息传来,织田家臣无不人人自危。但这只是开始,并非结束,数日后,信长又放逐了曾与佐久间信盛同为织田信秀托孤重臣的林秀贞,以及安藤守就父子和丹羽右近氏胜。家臣们惊愕之余,大多灰心丧气地认定,信长是认为这些人已无利用价值,因此才将他们一脚踢开的,大家深恐自己将来也有这样一日。
和谈的条件是,只要明智光秀拿出一定诚意来,送交人质,则波多野秀治、秀尚兄弟就愿前往安土觐见织田信长,表示愿意降伏。明智光秀果然把高龄老母送入八上城中,波多野兄弟也如约出城前往安土,然而,织田信长却毫不客气地把波多野兄弟处以了磔刑,八上城中大哗,波多野遗族杀死了光秀的母亲。
经过武力压迫和政治威胁,到永禄二十年(1569年),织田信长终于迫使堺屈服,承认他的唯一宗主权地位,并按一定数额缴纳赋税。控制堺市与堺港,大大充实了织田氏的军费和武器来源,而深通谈判之道的堺的豪商们,比如千宗易、今井宗久等人,也为信长和平统一许多地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杂贺的根来寺暗中与织田信长联系,愿为内应,信长于是整军前往。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土桥平次、铃木重意(杂贺孙一)、冈崎三郎大夫、松田源三大夫、宫本兵大夫、岛本左卫门大夫和栗村二郎大夫等七名杂贺首领联名签署誓书,表示臣服于织田氏。
毛利元就于弘治元年(1555年)通过严岛合战杀死了强敌陶晴贤,随即命三子分道直进,很快就灭亡大内家,吞并了防长两国。其长子、家督毛利隆元还将军势伸入九州,在丰前门司城大www.hetushu.com.com破丰后守护大友义镇。
因此,织田(北畠)信雄和织田(神户)信孝急于扩充实力,提高威信,以与信忠一争短长,就在这种背景下,伊贺大侵攻开始了……
此后三年,毛利氏东击尼子,西战大友,虽然仍是两线作战,但强弱胜负之势却与灭亡大内氏以前全然不同了。最终,在足利义辉的调解下,毛利元就与大友氏和睦,为隆元之子幸鹤丸和大友义镇之女商定婚事,毛利隆元更获幕府赏赐备中、备后、周防、长门四国守护职。
【●石山战争的终结】
伊贺国是忍者之国,伊贺上野据说就是忍者的发源地。所谓忍者,其实并不神秘,不过是一些身负特殊技能,受雇于封建大名完成侦查、暗杀、煽动等政治、军事任务的雇佣兵而已。伊贺忍者家族(也即雇佣兵团)有数十家,由所谓“三上忍”领导,其中最有名的是藤林长门守保丰和百地丹波守正西。看他们的名字就可知道,名中加有官称,他们和普通封建割据势力其实并无多大的区别。
从尾张时代起,织田信长就非常注重商业的发展。当时日本大小诸侯割据,道路残破,关卡林立,城下町的商业也多被当地行会所垄断,非常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信长花很大精力修葺道路和桥梁,废除领地上的关卡,同时采取“乐市乐座”制度,以打破行业垄断。所谓“乐市乐座”,是指在城下町专辟场所,任何人都可进入经营商业,只要按时向领主缴纳赋税,就不必经过当地行业公会同意。这种领地内的自由贸易政策,信长并非始作俑者,只不过他执行得更为彻底和完善而已。此外,信长还铸造“大判”(一种金币),统一领内的货币。
织田信长在尼崎城郊外的七松地方,残酷屠杀荒木村重的妻子、儿女和仆从,以刺|激城内的村重。然而尼崎城又固守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天正八年(1580年)闰三月二日,听到本愿寺即将投降的消息,荒木村重才终于放弃抵抗,再度逃出尼崎城。他四处辗转逃亡,并且剃发出家,取名为“道粪”,直到信长死后,才敢再度现身人前。
山中鹿之介割下品川大膳的首级,大喊道:“今天,出云的鹿杀死了石见的狼(大膳名为狼之助胜盛)!”尼子阵中欢声一片。这段故事记载于《云阳军实记》中,鹿之介的勇名从此响彻整个中国地区。
初次起兵虽然失败了,但是山中鹿之介的决心并未因此动摇,他用诡计脱出囚禁,逃往近畿,暂时依附于织田信长。信长称赞鹿之介是真正的武士,赏赐名马四十里鹿毛,支持他回家乡去再和毛利氏捣乱。
筑山夫人骄横跋扈,而她所生的儿子德川信康则为人高傲暴躁,许多德川氏重臣都对此二人抱持着极大的反感,织田信长派人调查此事,得到的也均是负面汇报。于是信长大为恼火,写信给德川家康,要他赐死胆敢悖逆谋叛的筑山夫人和德川信康。
这种藐视甚至完全无视权威的激进做法,无疑把织田信长推到了一个与天下各势力为敌的危险境地中。再加上他唯力为视,对百姓则严刑峻法,对家臣则要求严苛,微过必惩,就在他达到辉煌顶峰的时候,织田政权内部各种矛盾就已经开始激化了,反叛此起彼伏。
次年(1570年)二月,吉川元春统率一万四千大军再次包围月山富山城。鹿之介以七千兵在城南布部山与战,大败而走末石。元春攻克富山,再取末石,鹿之介孤城难守,被迫出降,遭到幽禁。
在农业方面,织田信长一方面强力镇压一揆,一方面确定封建领主制,采取“兵农分离”、“检地”(重新丈量土地,确定准确的年贡额)和“刀狩”等政策,力图将农民牢牢禁锢在土地上。当时大部分封建诸侯并无常备兵,武士除还要担任行政任务外,也可能下地种田,农民在作战时也会被临时征发入伍。信长采取“兵农分离”政策,把武士常备兵化,而禁止农民脱离生产,加入到争斗的行列中去。这一政策,后来更发展为“刀狩”,即没收农民所持有的武器,以防转业和暴动。
【●御馆之乱】
然而最终荒木村重还是投向了织田信长的怀抱,通过织田重臣细川藤孝的居中联络,天正元年(1573年)三月,他主动进京谒见信长。当时江州战事未毕,信长无力西顾,于是关照村重:“摄津就交给你了,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在信长的默许下,荒木村重很快就颠倒了主从关系,放逐池田胜正,将池田氏纳入麾下,并攻克了伊丹城——这是三守护之一、支持足利义昭的伊丹亲兴的本城。
此后数年,北九州战火再开,并且毛利氏南下将势力伸向伊予。仿佛一位英雄已经度过了他最辉煌的青年时代,现在的毛利氏,只是缓慢然而稳固地成长而已,过去的强大扩张态势,已经逐渐消失了。
德川家康收到此信,有如晴天霹雳,但他不敢违逆织田信长的意愿,被迫含泪杀死筑山夫人,并逼爱子信康自杀。据说当时派服部半藏正成为介错,天方山城守通纲担任监督和检视,两人都知道信康蒙冤,含泪完成仪式,然后把信康的首级递送给家康。对于信长的这一乱命,家康虽然暂时隐忍,但心中总会留下伤痛和怨恨,因此对于后来信长在本能寺遇袭自杀之事,后世才会传说家康也曾参与谋划吧。
纵横濑户内海十数年的毛利水军大败亏输,这对毛利氏和本愿寺两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对织田信长威信之上升,也起了相当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从此本愿寺外援断https://www.hetushu•com•com绝,困守孤城,支撑到天正八年(1580年)四月,终于被迫答应织田信长提出的屈辱的和议。在朝廷特使近卫前久、劝修寺晴丰等人的安排下,显如上人写下誓书,宣布停止对织田信长的抵抗,净土真宗放弃根据地摄津石山,以及北陆的加贺,前往它处和平传教。
几乎同时的元龟二年(1571年)六月十四日辰刻,毛利元就因为食道癌,病殁于吉田郡山城中,享年七十五岁。此后毛利氏就在毛利辉元的统治下,由辉元两位叔父——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为辅佐,缓步向东扩展势力,终于加入了织田氏和本愿寺的战争。
天正七年(1579年)九月,继承北畠氏苗字的织田信雄自作主张杀入伊贺国,结果遭逢惨败,大将柘植三郎左卫门战死。信雄此次所为,很明显是想要建功立业,树立威信,以动摇织田信忠的继承人地位。
到了这个时候,织田信长周边可以说已经没有足以与其抗衡的势力存在了,最后一个妄图上洛的豪雄、关东管领上杉谦信也于天正六年(1578年)魂归极乐。其实谦信响应足利义昭的号召,曾一度经北陆道想要杀向京都,给信长带来过不小的危机。
〔茶道和武士〕
【●荒木谋叛】
天正六年(1578年)十一月六日,爆发了第二次木津川口海战。为了重组对石山本愿寺的包围圈,为了击败毛利水军,控制濑户内海,其实在去年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战败退后,织田信长就下令九鬼嘉隆在伊势湾建造六艘巨大的新式战船。九鬼氏本是志摩国豪族,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还曾经作为倭寇的一部分,侵扰过我国东南沿海,因为船上习惯打着“八幡大菩萨”的旗帜而被称为“八幡水贼”。九鬼嘉隆是在遭到伊势国司北畠氏进攻时,经泷川一益介绍臣服于织田信长的。
藤林保丰是忍者圣典《万川集海》作者藤林保武的先祖,有传说他与百地正西本为一人,化身为二,统领两个家族不断争斗,以激发部下活力和维持伊贺势力的均衡。而百地正西,正是此次击败织田信雄的伊贺众总大将。
【●“天下至恶”的结局】
天正八年(1580年)八月,本愿寺光寿离开石山,标志着石山战争的彻底终结。同月中旬,织田信长突然给重臣佐久间信盛、正胜(信荣)父子发了一份责难书,内列十九条罪状,责备佐久间父子骄傲、懈怠和无能,因此决定将二人放逐,命令他们剃发出家,隐遁高野山中,仔细忏悔自己的罪过。
因此,铁甲船团就以堺港为据点,频繁出击,配合陆军再度把本愿寺团团包围起来。十一月六日,毛利水军再度向本愿寺运送军粮,组织了由六百余艘大小舰船组成的大船团,来到木津川口。得到消息的九鬼嘉隆急忙率铁甲船团迎战,两军从早晨六时一直恶战到近午——这就是第二次木津川口海战。
攻克伊丹城以后,荒木村重对其大胆改修,建成难攻不落的要塞,改名为有冈城。有冈城本丸四周由石垣防护,外布野宫砦、昆阳砦、上腊冢砦、鹎冢砦、岸砦五个附属城堡,其结构为当时首创,尤其利于防护铁砲的射击——后来丰臣秀吉修建的一代名城大坂,在相当程度上就借鉴了有冈城的设计。
总之,波多野兄弟既死,八上城也很快就被攻陷了。当年八月,明智光秀又击败了赤井·荻野一族,迫使赤井直正投降,算是彻底平定了丹波一国。丹波北面是丹后,丹后守护一色氏早就失去了权柄,国人各自为政,屡次遭到周边势力,也包括丹波的波多野、赤井·荻野等家族的侵攻。明智光秀既然平定了丹波,随即兵指丹后,顺道也将其纳入织田氏统辖之下。战后,织田信长将丹波封给光秀,将丹后封给细川藤孝。
转过头来,毛利氏又东进与尼子氏争夺石见诸豪族的支持。永禄三年(1560年),正亲町天皇即位,因献纳继位费用之功,毛利元就被封为陆奥守,隆元封大膳大夫,元春封骏河守。同年,幕府将军足利义辉促成毛利、尼子两家和谈,并赐隆元安艺守护职。十二月,正当壮年的尼子晴久去世了,其子义久继承家督之位。
喜欢茶道的武士,往往以收集名品茶器为乐,包括茶碗、茶釜、茶入(装茶末的小罐子)、茶杓、茶筅(搅拌茶汤的竹器),等等,甚至还包括举行茶会所必备的周边器具,比如花入(花插)、香炉之类。织田信长、松永久秀、明智光秀、佐久间信盛等都算不上是大茶人,但他们的收藏品却相当可观。这些茶器部分是名家所做,大部分则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见得很高,往往因为由名家用在某场著名的茶会上,就此附着于茶道艺术的价值,才变得身价百倍的。
虽然铁甲船规模巨大、防护严密,又配有相当数量的新式火器,但终究数量有限,要直接面对数百艘敌船,胜算是相当渺茫的。九鬼嘉隆看清了这一点,指挥船团尽量不与敌船靠近,而只远远地以大筒和铁砲轰击。毛利水军火箭如雨,却根本无法射穿覆盖在敌船体外的厚厚铁甲,而因为距离不够,手抛焙烙玉也根本无法伤敌。就这样,嘉隆顺利地将毛利水军击败,血洗了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战败战之耻。
堺在战国时代的日本,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堺港位于濑户内海西岸,最初重要性远不及尼崎、兵库等港口,但应仁之乱以后,细川氏统治此地,将它作为勘合贸易的基地,这才逐渐繁荣起来。除对外贸易外,堺也以刀剑、绢织物、漆器和铁砲生产闻名全日本,成https://m.hetushu.com.com为周边封建大名垂涎的一块肥肉。
显如上人随即离开本愿寺,遁往纪伊的鹭森隐居,其子本愿寺光寿(教如)仍然不舍这座本寺,但坚持到当年八月,终于还是被迫离开。名虽和睦,其实本愿寺势力等于彻底向织田信长缴枪,表示臣服,持续十一年的石山战争就此落下帷幕。
闻听七尾城已经落入敌手的织田军匆忙后退,但适逢天降暴雨,手取川水位猛涨,困于河滩上待渡的部队遂遭到越后骑兵的奋力突击,损失千人,其中半数是溺水而亡。手取川之战后,上杉谦信彻底吞并了能登国,织田势力缩回加贺。
重臣纷纷谋叛,但织田信长却丝毫没有因此提高警惕,改变政策,他的所作所为,只有更加令人齿冷。首先,他在安土城中建筑了一座“总见寺”,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块形状象蛇的石头作为神体,号召百姓都去膜拜——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总见寺真正的神就是信长本人,如果任由此人继续狂妄地横行下去,他总有一天会将朝廷也踢去九霄云外,建立一个以他个人为中心的新的独裁体制的日本国的。
毛利方勇将品川大膳立马饭梨川边,看到一名身着赤丝威大铠、头戴鹿角胁立兜的武将在对岸驰骋,于是放声挑战。来将正是山中鹿之介,他大喝一声,接受了一骑讨,拔刀绕水来斗。品川大膳弯弓发箭,被鹿之介躲过——四周军兵齐声吆喝:“使用弓箭,何等的卑怯!”大膳于是抛却弓箭,提刀来迎。二人你来我往,反复数十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全都下马掷去太刀,以短刀“组打”。先是大膳占了上风,把鹿之介压在身下,但很快就被对方巧妙地扳回了上风,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将短刀插入大膳的腹部。
【●伊贺和丹波的平定】
停止了西方战事的毛利元就倾全力向东,先后取下白鹿、江尾等重镇,击破尼子伦久(义久弟)、龟井秀纲的援军万人,最后团团围住尼子居城月山富田。这场围城战打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尼子义久中了反间计,杀死老臣宇山久兼父子,导致军心混乱,局势才一发不可收拾。永禄九年(1566年)十一月,义久兄弟出城降伏,随即被送往安艺高田郡圆明寺幽闭起来——东中国地区曾经的第一豪强尼子氏就此灭亡。
然而,一将的勇斗无法挽救家族的灭亡,月山富田城终于陷落了,山中鹿之介流浪到京都东福寺,出家当了和尚。传说他对着家传的三日月鹿角兜发誓,宁愿天降七难八苦到己身,也要复兴尼子家。永禄九年(1569),鹿之介召集了各地流亡的尼子旧臣,拥立新宫党孑遗孙四郎胜久为主,在出云忠山,再度举起四目结(尼子氏家纹)的旗帜。一个月后,他更收复月山富田城。
【●危机初露端倪】
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战结束后,为了重组对本愿寺的包围,天正五年(1577年)二月,织田信长亲统大军南下征讨纪伊的杂贺党。杂贺地区聚集着许多闻名遐迩的忍者武装集团,同时也是日本三大铁砲产地之一,长年来与石山本愿寺互通声气。织田军数次进攻本愿寺,都在杂贺党的铁砲面前吃过大亏。织田信长希望可以通过征服杂贺,斩断本愿寺显如的一条臂膀。
战争始于天正四年(1576年),上杉谦信在吞并越中后,又统率大军攻入能登国,基本将其平定,唯余坚城七尾久攻不克。翌年(1577年)三月,谦信退回本城春日山,能登守护畠山氏重臣长续连暗通织田信长,夺回了被上杉氏吞并的熊木、富木等城。七月份,上杉谦信再度发兵一万五千来攻,十七日于天神川原列阵,长续连一族的长连龙派人向织田信长求救。九月十八日,织田氏北陆军团的柴田胜家统率丹羽长秀、池田恒兴、佐佐成政、前田利家等部共四万八千大军,越过加贺手取川,准备救援能登七尾城。
据说上杉谦信因为信仰真言宗,早早就出家入道,因此毕生没有娶妻,当然也就没有儿子,他过继了几个孩子作为养子,到他去世后,最有继承资格的共有两人。一是上杉景虎,本是北条氏康的七子,名为北条氏秀,一度被送到武田家当养子兼人质,后来甲相交恶,随即越相同盟,氏康就又把这个可怜的孩子送到了上杉家。谦信非常喜欢这个养子,把自己的原名“景虎”都赐给了他。
在反抗封建大名的横征暴敛过程中,堺逐渐由门阀豪商组织起独立的管理机构,征召雇佣兵保卫城市,并且统一向封建大名交涉和缴纳赋税,变成了一座自由都市。耶稣会士伽斯巴尔在参观过堺以后,曾称其“富庶而和平,象意大利的威尼斯那样实行自治”。
据说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明智光秀最终背反织田信长,然而如果哀痛老母之死,光秀立刻就该动手,不论胜败,只想着杀死仇人,这才合乎孝道,他不会等到两年后才动手。由此又产生出种种说法,比如说送入八上城的只是光秀母亲的侍女而已,又有传说波多野兄弟妄图在安土刺杀信长,这才遭到诛杀,信长也是出于无奈,光秀莫可奈何。
松永久秀这个“天下至恶”,毕生行事往往出人意表,认为是该谋叛的时候,他总是忠诚地跟随着信长,以效犬马之劳,而当谁都不注意他的时候,久秀却开始蠢蠢欲动——就连最后的自杀,他也表现得与众不同。据说信长一直垂涎久秀收藏的名茶器“平蜘蛛釜”,但软磨硬泡,用尽种种手段,久秀却坚持不肯献上。此次信贵山城被围,信长传话说:“交出平蜘蛛釜,我就饶你一命。”久秀闻言冷笑:“我已经快七十岁https://m.hetushu.com.com了,去日无多,何必要你饶恕?不过,你也休想得到我心头至爱。”于是把平蜘蛛釜内塞满火药顶在头上,引燃火绳,“轰”的一声,“天下至恶”与“天下至宝”一起化为飞灰。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向内争不断的畠山家,却突然倒向上杉谦信。畠山氏重臣游佐续光和温井景隆认为织田军无法战胜“越后之龙”,提出降伏于上杉氏,在遭到长续连驳斥后,干脆发动政变,把长氏一族百余人全部诛杀,然后打开了城门。
织田信长所以这样做,或许是为了激励家臣们努力工作,或许是在天下大定前,先排除掉织田家中不稳定的因素,扫尽怠惰之风,他对家臣们的看法、忧虑,是根本不会放在心上的。这种骄横的态度,丝毫不计人类情感的雷霆手段,也最终导致了信长本能寺被围身死的悲剧。
经此“御馆之乱”,上杉景胜继承了乃父谦信的事业,但他却再也拿不到关东管领的职权了。尤其上杉谦信的旗本神余一族、北条一族全都站在景虎一边,陆续被景胜剿灭,上杉家因此实力大损。织田方的柴田胜家趁势发兵攻入能登和越中,织田信长也把流亡在京都的神保长住等越中豪族派回本国,让他们号召旧部以恢复被上杉氏侵吞的领地——织田政权的北线就此安定下来。
而在此前的天正元年(1573年),松永久秀的旧主三好义继已经去世了。当年十一月,三好义继、松永久秀等人呼应足利义昭起兵造织田信长的反,结果在信长大军压境后,久秀及时降伏,免于一死,义继却是死脑筋,坚决不降。结果三好氏本城若江城被攻陷,义继愤懑恐惧之下,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然后十字切腹而死。
作为池田胜正重臣和女婿的荒木村重,最初并非亲织田派,反而与三好氏暗中一直有所往来。织田信长与浅井、朝仓氏恶战的时候,荒木村重策应三好氏,与织田讨伐军连番恶斗,元龟二年(1571年)更在白井河原杀死了摄津三守护中最具实力,也最受信长信任的和田惟政——此人权势薰天,曾被传教士弗洛伊士称为“京都之副王”。
首先是松永久秀的谋叛。似乎脑有反骨的久秀,前此已经多次向织田信长掀起过反旗了,只因畿内尚未平定,信长在快速进攻,打得久秀开城投降后,也就只给小惩大诫,依旧允其重归家臣团。但是到了天正五年(1577年),听闻“越后之龙”上杉谦信将要上洛的消息后,松永久秀、久通父子突然从石山本愿寺外撤兵,退守居城大和信贵山。信长立派长子织田信忠集合畿内兵马前往讨伐。十月十日,松永久秀弹尽援绝,自杀而亡,结束了他相当富有戏剧性的一生。
北陆地区在冬天经常会降下大雪,行军不易,因此上杉氏主力往往秋来冬去,不能持久。这一年,败退的柴田胜家也拣到了这个便宜,上杉谦信于十二月份回归春日山城,不再对敌人强追猛打。第二年春天,雪化冰消,正当这位名将再欲发兵东进之时,却因脑溢血而暴亡在厕所中——享年仅四十九岁。
这般自由都市,在战乱中的日本,并非独堺一座。永禄十一年(1568年),织田信长击败名义上统治堺的三好氏,为了将此地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下令堺的管理机构交出矢钱(军用金)三万贯,遭到拒绝。信长准备动用武力征服,堺遂联合另一享有自治权的都市——摄津的平野,合兵抵抗织田军的进攻。
十二月,织田军团团包围了有冈城。有冈城经过长达十个月的防守战,弹尽粮绝,天正七年(1579年)九月二日,荒木村重化妆逃出城堡,遁入其子荒木村次守备的尼崎城。失去主将的坚城有冈,坚持到十一月下旬终于被攻陷了。
其间在攻打名将松田诚保驻防的坚城白鹿城的时候,毛利氏当主隆元突然去世,享年四十一岁——传说他是被人毒死的。于是,毛利元就临时离开战场,回到吉田郡山城,为隆元十三岁的遗子幸鹤丸举行正式的元服仪式,并确定他为新的一门总领。幸鹤丸获得将军足利义辉赐字,取名为少辅太郎辉元。
第二个向织田信长掀起反旗的重要人物,乃是摄津守护荒木村重。荒木氏本是丹波豪族波多野氏的同族,荒木高村时代移住摄津川边郡的小部庄,出仕于豪族池田长正——高村的孙子就是荒木村重。永禄十一年(1568年),织田信长奉足利义昭进京,义昭即封和田惟政、池田胜正(长政之子)、伊丹亲兴三人共任摄津守护职。
前此的天正七年(1579年),织田军大将明智光秀征服了丹波国。丹波本是细川氏的领国,细川氏衰弱后,守护代内藤氏、豪族荻野氏、波多野氏先后崛起。三好长庆控制京畿的时代,其重臣松永长赖(松永久秀之弟)成为丹波守护代内藤国贞的女婿,并在国贞死后继承内藤苗字,基本控制了丹波一国。永禄八年(1565年),受“三好三人众”控制的三好义继与松永久秀断绝往来,一向不服长赖统治的西丹波豪族赤井氏(与荻野氏同源)趁机掀起反旗。当年八月,松永长赖进攻赤井氏主城黑井,赤井氏当主、有“丹波的赤鬼”之称的赤井直正奋勇反击,长赖战殁于“和久乡合战”。
此后荒木村重跟随织田信长南征北战,赢得了久盼的摄津守护一职。然而谋叛也在此后不久的天正六年(1578年)爆发了——关于谋叛的原因,众说纷纭,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在包围石山本愿寺时,荒木方大将中川濑兵卫清秀等人暗中向本愿寺贩卖军粮,此事为信长所知,要村重只身前往安土去说和_图_书个明白。熟知信长残暴脾性的村重生怕一去不回,百般推托,最终起了反心。
传说上杉谦信在此次征讨能登的战斗中,曾经写下过一首汉诗:“霜满军营秋气清,数行过雁月三更,越山并得能州景,遮莫家乡忆远征。”诗中充满了迟暮之意,可见这位名将的来日无多了。
织田大军前往平叛,十一月十六日,荒木村重麾下大将、高槻城主高山右近重友在神父阿尔甘诺的劝说下开城投降(右近是虔诚的基督徒),二十四日,茨木城主中川濑兵卫清秀也降伏于织田军。在他们的带动下,摄津国内豪族纷纷背弃村重而去。
荒木道粪是茶道名家,他与明智光秀、细川藤孝被合称为织田家三大文化名人。
另一个养子,则是坂户城主上田长尾政景和谦信之姐仙洞院所生的上杉喜平二景胜。据说谦信临终前,遗命将越后守护与长尾氏一门总领之位传给景胜,而让景虎继承上杉家名和关东管领。然而他才一咽气,景胜就先下手为强,以父亲的遗言为名迅速控制了春日山城的本丸、金库和武器库。上杉景虎挥兵与战,遭到惨败,被迫逃出春日山,进入山内上杉宪政隐居的御馆城。
政治方面,织田信长先是挟室町将军以号令天下诸侯,继而废黜足利义昭,灭亡室町幕府。同时,他尊奉天皇朝廷,希望建立双头傀儡政治,对足利义昭产生一定制约,而等义昭已被放逐,他又以“征伐未尽其功”为借口,放弃了朝廷赐予的一切官职,想把天皇朝廷也一脚踢开。为了将织田政权名正言顺地纳入天皇朝廷体系,天正九年(1581年),正亲町天皇遣使赴信长处,希望他可以担任左大臣一职,然而信长竟以天皇退位作为条件:“若诚仁亲王得以继位,我将担任官职,悉心辅佐。”为了对抗朝廷,他甚至策划扛出足利义昭之子足利义寻担任第十六代幕府将军,反过来分割朝廷的影响力。
本年六月,这六艘巨大无比,外包铁皮,配有摇橹六十支,内置大筒(火炮)三门、中筒(大火枪)二十四支、小筒(火枪)六十八支的战船终于完工了,被称为“铁甲船”。由泷川一益的一艘大安宅船为向导,七舰组成的船团顺风离开熊野浦,驶向濑户内海,首先在和泉淡路冲击败本愿寺的水军,然后在堺港停泊。
就在这种背景下,尼子氏在山中幸盛等人的扶持下一度复兴。山中幸盛,通称鹿之介,乃是尼子氏谱代重臣山中三河守满幸之子。鹿之介十六岁的时候初阵,讨取了山名家勇将菊池喜八,威名大盛。永禄八年(1565年),鹿之介年仅二十一岁,毛利氏的尼子侵攻战开始了,毛利军总兵力三万五千,势如破竹,包围了尼子居城月山富田。
消息传到小田原,上杉景虎的亲兄长、后北条氏家督北条氏政想要派兵救援,可是相隔崇山峻岭,远水难救近火,于是他请求甲斐守护武田胜赖出兵。胜赖一开始答应了后北条氏的请求,但随即被上杉景胜以献上部分领土和黄金一万两的条件说服,转而支持景胜。氏政无奈,只得派兄弟氏照、氏邦领兵,千里迢迢杀入越后。
织田信长上洛以后,赤井直正暂时降伏于信长,但随即就跟随足利义昭与信长对战。天正三年(1575年),信长派明智光秀为主将、细川藤孝为副将,领兵攻打丹波国。内藤氏首先出降,然而正当织田军与赤井·荻野氏相持不下的时候,八上城的豪族波多野秀治突然发兵袭击明智光秀的侧背。波多野氏来源不详,主要有藤原秀乡后裔和石见豪族吉见氏分支两种说法,传至波多野秀治后,利用三好·松永势力的衰退,大肆扩充领地,颇有统一丹波的雄心壮志。织田军此番进攻丹波,秀治当然不能乖乖臣服,更不能坐视赤井·荻野氏被攻灭而不救。
天正五年(1577年),羽柴秀吉进攻东中国地区,翌年(1578年)二月,三木城主别所长治突然背弃织田家而倒向毛利方。别所长治和波多野秀治本有姻亲关系,于是秀治就派一族的冰上城主波多野宗长率军救援长治。明治光秀趁机对波多野氏的领地展开猛攻,先后包围冰上、八上等城。天正七年(1579年)五月,冰上城破,波多野宗长、宗贞父子自杀。次月,八上城弹尽粮绝,波多野秀治提出和谈的请求。
爆炸所引起的大火,烧尽了信贵山城本丸,松永一族男女老幼全都葬身火海。恰好就在十年前的同月同日,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众”相争,为了避免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被敌人占领作为据点,干脆放一把火,将这座千年古刹烧为灰烬。十年以后,久秀自己也化为了灰烬,时人都说这是上天对恶徒的惩罚。
尾张的小诸侯织田信长所以能够在战国群雄中脱颖而出,与尾张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政治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同时和信长本人的性格与政策也是分不开的。织田信长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藐视权威,他敢于革新,只要有利于自己的统治,任何势力都可以打倒,任何情感都可以抛弃。
到了次年也即天正七年(1579年)二月,天降大雪,已经攻克数座越后城池的后北条军为大雪所阻,行动迟缓,上杉景胜趁机对御馆城发动了总攻击,上杉景虎方大将北条景广战死。三月十七日,御馆城被攻破,上杉宪政也在前往春日山城调解的途中遭到刺杀。于是上杉景虎穷途末路,被迫切腹。
既然饮茶成为风雅之事,收集茶器成为流行之事,那么战国武将们就往往赏赐部下茶器,比赏赐金银、刀剑甚至领地更能使部下欢欣鼓舞,认为是莫大的光荣,这也算是一种独特并且奇特的文化现象吧。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