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紫极
第九十九章 节奏之分 立身之本(上)

这是一间雅致书斋的缩影,仿佛是截去了屋顶,从半高处俯瞰,空间以一件山水插屏分隔内外,外间有坐榻、书案,内间则是一张架子床。布置整洁简单,又让人爽心悦目。
黄泉夫人悠悠而笑:“天君认为我想做什么?”
“说起东华虚空,夫人应当知道,我另一个身份?”
可问题在于,本来令人称羡的一家子被她弄得家破人亡,她则孑然一身,到处跪舔,寄人篱下,更身遭禁制,性命随时可能断绝。
余慈知道,黄泉夫人不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善人。
只不过,黄泉夫人要做的,就是勾起他的心神,动摇他的意志。
“其实,我也知道夫人的另一个秘密,也觉得夫人不想让她暴露于人前——之前后圣也好,黄泉夫人也罢,大家都没有必要舍出去,不如从这儿开始算吧。”
余慈沉默,忽又一笑:“有些事情说透了,着实没意思。其实当年听闻陆雅描述,我还当真怀想一番,心向往之https://www.hetushu.com.com。夫人请看……”
可惜,余慈不可能就此认定,这是黄泉夫人的“真心”。
可也许是太明显了,竟然成了这女人的仗恃。
可惜,目前他还做不到。
“还有,这世上许多道理,我那亡夫往往看得比我还要透彻,我自然无需多言烦扰,惹人生厌。”
“如果天君把妾身当外人,不会这么直白。妾身也只是将心比心,大家见面就是一刀刀地捅过来,总好过口蜜腹剑,笑里藏刀。”
余慈不准备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甚至也不准备再绕弯儿斗心机,直接就道:
余慈扭头看黄泉夫人,见其视线指向,正如他所愿,便沉沉道:
只能用似警示似感慨的语气开口:“所以,我一直不敢轻看了你,都这种状态了,还能登上真实之域……”
余慈终于又争到主动权,也不枉他借着对当香气的记忆,翻找出这条久远的线索。
和图书慈看得有点儿出神。
“妾身只是觉得,天君一刀捅在人心窝里,少了些情调……”
黄泉夫人语速突然加快,偏又咬字清晰,如珠滚玉盘,流利而带着某种张力:
片刻,黄泉夫人终于道:“这一位,妾身暂时还真不想让旁人知道。那么,天君想知道哪个名字呢?”
当年的黄泉夫人和陆沉,究竟是怎么一个相处模式,余慈心中的轮廓又清晰了些……唔,后面这什么意思?是说我这边什么都不懂?
黄泉夫人哑然失笑:“殊不知,我虽爱静,却也不至于孤僻,只不过庸庸世人,不足为道罢了。
“你在陆沉面前也这么说话?”
黄泉夫人在他耳畔,笑声仿佛是琴弦的低鸣:“其实是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借一点儿力罢了。如果天君想学,妾身言无不尽。”
余慈真希望自己的视线能够穿透黄泉夫人的形骸,将里面捉摸不透的那团“谜”给挖出来。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外人说外和_图_书话,见自己人说私话。”
求的什么?
这就是黄泉夫人思考时的模样吗?
弄不清楚这个,再猜别的也没用。
从他揭穿黄泉夫人的身份时起,两人你一张我一张地掀底牌,看谁知道得更多一些,完全不是彼此利用的路数。
“可惜,我来之时,只是这副模样。”
待他说罢正起身子,正好看到黄泉夫人微微抿起的唇瓣弧线,似笑非笑,眼神略有些迷离。
在坐榻之上,搁着一件矮几,上面则摆着两个茶盏。
余慈就此站起,一步跨上了岸,分身就有这点好处,出入水中,不会沾半点儿湿意,却是将黄泉夫人舍在泉池中。
虽然这线索本身,不是太让人愉快。
这应算是一种刺|激,就像是交战时的神通变化,抢占主动,压制敌手。
见她有绕弯儿的意思,余慈皱眉:“不想换?”
“天君必是听闻陆雅所言。”
黄泉夫人也转过脸来,素靥并无太多情绪:“天君是指……”
“我听人说,你平日m•hetushu.com•com里寡言少语,孤僻得很,不想亦是雄辩滔滔,是做‘华夫人’的后遗症吗?”
这不是询问,而是拷问——你都这模样了,为谁辛苦为谁忙?
余慈明知如此,却也不得不承认,从其选择的角度看,还有点儿那个意思。
说话间,泉池之上,冷烟盘转化形,圈了一片区域,其中勾勒轮廓,凝成影像。
余慈暂时抛却别样的情绪,直接就问:“我想知道,夫人一轮又一轮的谋算下来,究竟想让谁来坐享其成呢?”
这是一个根本目的问题。
“我想用这个秘密,嗯,明白点儿讲,是一个名字换夫人的另一个名字,不知可否?”
要说黄泉夫人言语带剌儿,对她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思来还真有点儿“赌气”的意味儿,也是比较微妙的。
“我不知道,夫人眼中的‘情调’是什么,对我来讲,我的‘情调’还舍不给毒手毒心的毒妇!”
偏偏从某些角度看,确实如此!
余慈手指看似随意挑动,使书斋缩影在两https://www•hetushu.com.com人眼前打转,其间,不论视角如何变化,其中心总不离屏风之后的架子床前,还有外间的坐榻。
语气的变化,就是气质风度的变化。以至于柔媚的姿态,都给洗去许多,倒有些坦荡的草莽气。
余慈也承认,就算到了现在,他也要没有熄过请黄泉夫人“帮忙”的心思。
这根本是指着鼻尖的斥骂,刚刚黄泉夫人百般设计,才“贴近”一些的氛围,就此荡然无存。
这更可能是她主导余慈情绪的手段。
在架子床前,落了一件纱衣,下面遮着一对素缎青花的鞋履;
余慈并没有顺着这个话题走下去,倒是在感慨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黄泉夫人讶然道:“这是妾身在心庐的书房。”
“遥想当年,夫人身处绝地,幽居读书,孤冷之状,令人怅惘,但亦觉得那是最合于夫人之气质精神,恨不能亲眼目睹。
余慈无声一笑,也顺势凑到她耳边,轻道了几个字。
“天君不妨说来听听?”
后者不免有些意外,余慈也不回头,话锋再转: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