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归属

第二种可能,则是这个故事是真的,《兰亭集序》最初确实落到了李世民手上。但是,在李世民死的时候,被人偷梁换柱的给换了出来。用一篇摹本替代了真本,做了陪葬品!
柳纤纤、何清浅、北宫荷月,因为见证了这本来不可能出现的世之国宝的出现,被冲击的有些懵懵懂懂,一时间如堕梦中。
“那块壁画石上的壁画我也研究过了,应该确实是清末民初的时候,从莫高窟抠凿出来的。而且,从色彩、绘画风格、以及风华程度来看,这幅壁画应该成于隋末唐初那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内。
……
我认为,前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
今晚,因为《兰亭集序》的出现,着实是一件天大的事儿。所以,从一众老少坐到一起,到各自回房睡觉,所有的话题全部围绕着这贴字产生。
证据确凿,即使柳纤纤心里仍然觉着难以接受,却也辩无可辩,只能震撼、木然的接受这个震撼的消息,这个如果放出去,能惊动整个考古界、古玩收藏界、书法界、文化界、新闻界,能惊动全世界华人的惊天大消息!
而张劲则认为,这石头和字,都是老爷子的,自己只是当初在藏友会上以友朋的身份,给出一个购买的建议罢了!顶多也就是个顾问!
……
在考虑到莫高窟是盛于唐时的佛窟,在加上辩才和尚本就是佛门僧人,所以李世民没有在辩才和尚手中得到真本,萧翼骗到的《兰亭集序》只是摹本这个可能和图书性是最大的。
当然,如果这东西不是古玩字画,而是同样达到十级的某种诸如黄唇鱼、象拔蚌之类的食材的话,那么就算同样价值连城,张劲也会当仁不让的。
还有!
专家当前,哪有她们辩论的余地?
我觉着,这贴字会被藏在这块壁画石中,有两个可能。
再加上如今有了《武林三国》系统后,心态有着超乎世俗的提高,除了情感问题之外,几乎达到了“不萦于外物”的脱俗境界。
而柳纤纤,在之前濒死的无尽黑暗中,已经想开的无数的事情,所以活过来后,她才会表现出让张劲欣喜,却难以想象的豁达。
“蚕茧纸、鼠须笔、二十几个风格各异,但均美轮美奂的‘之’字,通篇下来一气呵成、恣意汪洋!
如果真有人能够临摹到这种程度的话,那么他就不需要再临摹了。华夏历史上,也不会仅有这么一位‘书圣’了!
……
柳老爷子的一番推断,有理有据,听得包括张劲以及三个女人在内的所有旁听者,都不由的连连点头。当然,他们也只能连连点头,毕竟张劲在这方面就算有《武林三国》系统傍身,也只是个半吊子。而那三个女人,更是连半吊子都不如。
虽然这东西价值连城,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更是堪称无价,但张劲如今不缺钱,也不是那些钻研艺术、历史的雅人学者,没有柳老爷子这类收藏家的那种文雅的“恋物癖”。
物史年限:一千六百六https://m•hetushu.com.com十一年;
《兰亭集序》也不愧是“天下第一行书”甚至“天下第一贴”,果然是灿烂华夏传承中,罕见的十级物品!
大家谈论王羲之的成长、学书的历程,谈论换鹅帖的趣味。
预计价值:二十万两白银;
甚至连当初购入这壁画石所花的七十六万欧元都不再讨要,只当做自己“租借”几件宝贝的租金,勉强扯平!
因为以上原因,三个被震撼的女人醒来的,远比之前的柳老爷子初见此贴时要快,也比张劲想象的要快。
这说明,这篇《兰亭集序》在这块壁画石中,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了。也就是说,在唐朝的时候,这篇《兰亭集序》已经藏进了这方壁画石中,甚至这幅壁画就是为了掩饰痕迹,而特意绘上去的。
果然,“贼眼”是不会出错的,柳老爷子也果然不愧是全世界堪称凤毛麟角,仅有的几位“金眼睛”级别的甄鉴大师。而且还是专精华夏古玩的甄鉴大师!
而且这个时间比唐太宗李世民出生的时间,至少还要更早上两百多年!就更不可能是李世民召集的书法家大批量临摹的摹本之一了!
第一种可能,就是这一贴字,根本自始至终就从没有落到李世民的手上过,他手上的那贴字,可能就是智永或者辩才和尚的临摹。《萧翼赚兰亭》很有可能就是辨才和尚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只为了瞒天过海。
最后,张劲无奈,只好如《海岱楼玩月https://m.hetushu.com.com图》一般,以自己“收藏条件不好,无法妥善保存”为借口,将其托付给柳老爷子保管。
尤其,柳纤纤和北宫荷月这两个女人,是顶级豪门的大小姐,对于哪怕再珍贵、再价值连城的东西,只要不是心中所好,那么就都不会有什么贪念。自然就不会因为国之重宝当前,因为其堪称惊天的价值,而利令智昏的蒙蔽了理智。
柳老爷子认为这壁画石、这《兰亭集序》是张劲的,自己只是代买、代为保管而已。
而张劲则仅仅是微微一笑,就已经愉快的接受了这个核弹级的甄鉴结果。
说到这里,柳老爷子顿了顿,一边喝了一杯茶,一边整理了一下接下来要讲的思路,然后才继续道:
何清浅如今所重视的,也只剩下张劲、妈妈、爸爸,寥寥三个人而已。所以,即使鼎鼎大名的《兰亭集序》出现,即使这贴《兰亭集序》代表着难以想象的财富,也顶多能让何清浅因为突如其来而愣神儿一会儿,仅此而已。
其实,张劲之所以推让,可不是他有多么高风亮节。而是真的如此认为,而且本来张劲不想要这玩意儿的。
所以,这《兰亭集序》就算再好,对张劲来说也没什么分量!
之后,气氛再次恢复和谐,直到夜已深,才各自回房休息。
大家历数历史上一位位名人对这贴《兰亭集序》的评价,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龙m.hetushu.com.com跳天门,虎卧凰阁”……
几女的追问让之前也有所猜测的柳老爷子沉吟了一下,然后才斟酌着措辞,缓缓道出自己的推测。
王羲之不愧是“书圣”,果然是纵观华夏史上下五千年,罕见的十级宗师级人物!
其乐融融!
“我再来之前,又研究了一下那块壁画石,也琢磨了一番关于那个关于‘李世民和这贴字’的故事。
这种和谐的气氛,直到最后谈到关于《兰亭集序》的处置问题的时候,才有了争执。
制作者等级:十级;
如果这么多证据摆出来,还要强辩这是摹本,还要认为真本证据不足的话,可就太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了。”
然而,柳老爷子却不这么想,他就算看着这幅字眼珠子发红,也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操守,不肯占这个便宜,坚持这就是张劲的收获,自己只是代买代保管而已。
而这帖子之前我经过‘碳十四’鉴定,刚好也超过一千六百年,在一千六百年到一千七百年之间!你不觉着这太巧合了么?
甚至,很有可能这篇《兰亭集序》,就是辨才和尚亲自藏进莫高窟的。”
按照史书记载,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是在东晋穆帝当政的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也就是公元三五三年的农历三月初三!算起来到现在差不多也就是一千六百六十年左右的时间。
至此,这一老一少充满火药味儿,谁都不肯想让的争执,才算是得到圆满解决。
物品名:《兰亭集序》
当不过一分多钟的时间,三女次第醒来后和-图-书,紧接着就又想起了蹊跷之处,再次七嘴八舌的追问了起来。
柳老爷子的甄鉴结果,与张劲“贼眼”中看到的,除了恪于科技水平,“碳十四”鉴定不能精确到年之外,其他的一切几乎完全吻合。
物品:书法帖
这种毫无破绽的王右军风骨,这种美绝人寰的行书,是能临摹的出来的么?
这并不是凿石藏物的人手段多么高明,而是因为这痕迹年代太过久远,再加上壁画遮掩,而被消磨掉了,才似乎毫无破绽。
一是因为这贴真本上根本没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收藏铃印。二就是由于这贴真本出现的地方了!”
然后,很快就波兰平定,不喜不悲!
柳纤纤、北宫荷月和何清浅,毕竟不是收藏界的业内人士,对古董字画远没有那么痴迷。
如今的何清浅对身外之物已经彻底看淡,甚至比许多历史留名的枯寂老僧,更加淡薄。
当然,争执双方只是张劲和柳老爷子而已,三个女人只作壁上观,不凑这个热闹。
而且,在小张将《兰亭集序》从壁画石中取出前,整块壁画石浑然一体,丝毫看不出破绽。
大家聊关于《兰亭集序》的传说、故事,评述王羲之落笔时,“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思想高度。
物品价值:十级;
对此提议,还没把玩够《兰亭集序》的柳老爷子自然欣喜应承,喜笑颜开的应承下来,并拍着胸脯保证,张劲随时可以取回。
“柳爷爷,那按照您老的估计,这真本的《兰亭集序》是怎么到了这幅壁画里的呢?”
上一页